第181章 桃下谋政承家声(1 / 3)
江南三月,惠风和畅,江家旧宅后的桃林已是云霞满枝。
杨晨铭披着素色锦袍,倚在桃树下的青石案边,看着不远处廊下批阅文书的少年,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系着的暖玉——那是当年他送给江谢爱的定情物,如今被妻子衬着红绸回赠,玉身早已浸得温润通透。
“念江这孩子,倒比你当年沉稳些。”
江谢爱端着一盏新沏的雨前龙井走来,青绿色的茶烟袅袅升起,映得她鬓边的珍珠步摇微微颤动。
她将茶盏放在杨晨铭手边,目光落在廊下那个挺拔的身影上,眼底满是笑意,“你十七岁时还在军营里跟副将抢马槊,哪有他这般坐得住?”
杨晨铭接过茶盏浅啜一口,茶香清冽中带着暖意:“少年心性各有不同,他随你,心思细。
你看他案头那叠盐运账册,昨夜挑灯看到子时,今早便拟了三条核查章程,比户部那些老吏想得还周全。”
话音刚落,廊下的杨念江已放下朱笔,捧着一叠文书快步走来。
他身着宝蓝色直裰,眉眼间依稀是杨晨铭的英挺,却又带着江谢爱的温润,走到近前便躬身行礼:“爹,娘,孩儿已将封地十城的春汛防范预案拟好,请您二位过目。
另外,盐运司刚送来的核查清单,有几处疑点想请教娘。”
江谢爱接过春汛预案,指尖划过文书上工整的字迹,忽然停在“加固圩堤需征调民夫三千”
一句上:“此处不妥。
眼下正是春耕时节,征调民夫会误了农时。
去年我教你的‘以工代赈’之法忘了?让各乡富户捐粮,招募无地农户修堤,既不误农时,还能解贫苦人家的春荒之困。”
杨念江眼睛一亮,连忙取出纸笔记录:“娘提醒得是,孩儿只想着赶在汛期前完工,倒忘了农商兼顾的道理。”
他又将盐运账册递过来,指着其中一页,“娘您看,苏州盐商张记的进盐量,连续三个月都比定额多三成,却不见额外的盐引批复。
孩儿派人去查,现他们的盐船总在夜间接货,卸货地点是太湖边的废弃码头。”
杨晨铭闻言坐直了身子,接过账册翻到标记处,指尖在“废弃码头”
四字上轻点:“太湖那处码头,当年是苏氏旧人走私盐铁的据点。
李将军去年来江南时说苏氏余孽已清,看来是漏了些小鱼小虾。”
这话让江谢爱眉梢微蹙。
当年佛寺之乱后,杨晨铭派影卫彻查苏氏残余势力,江南一带的核心成员虽被一网打尽,但零散的旧部一直是她心中的隐忧。
她接过账册细细翻看,忽然注意到账册边缘有个极淡的刻痕,是个“苏”
字的变体——那是当年苏氏盐商惯用的标记。
“这不是漏网之鱼,是有人故意留的尾巴。”
江谢爱指尖划过刻痕,语气凝重,“张记盐商的掌柜是本地人,三年前才接手的生意,看似与苏氏无关。
但这标记不会错,当年你外祖父查苏氏盐案时,我见过一模一样的刻痕。”
杨念江脸色一沉:“那孩儿即刻派府兵包围张记,抓捕掌柜审问!”
“不可。”
杨晨铭抬手制止,“贸然动手会打草惊蛇。
你先以‘核查盐引’为由,将张记的账册全部调回府邸,再让影卫暗查掌柜的行踪。
记住,抓活的,我要知道他背后是谁在主事。”
他看向儿子,目光中带着期许,“治理地方,权谋与手段缺一不可。
你娘当年在京城以商盟破太后阴谋,靠的就是‘引而不’的火候。”
杨念江躬身应下,又说起另一件事:“昨日孩儿去常州巡查,见当地百姓在修水渠,说是按娘当年教的‘曲渠分水法’改造的。
农户说自从修了水渠,去年的旱情都没受影响,还特意问起娘的近况,要给您送新晒的笋干呢。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