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旧宅苔痕映初心(1 / 3)
春日的晨光斜斜切过青瓦,落在江家旧宅的朱漆门扉上时,门环上的铜绿都泛着暖光。杨晨铭牵着江谢爱的手走在前面,指尖能触到她掌心细微的汗——自昨日宫宴后,她便总不自觉地摩挲腕间玉佩,此刻站在阔别许久的旧宅前,指尖更是轻轻蜷缩起来。
杨念江跟在身后,手里攥着太后昨日赐的“守”字玉牌,目光好奇地扫过门楣上“江府”二字。字迹是江父亲笔所题,笔锋刚劲,却在“府”字的捺脚处带了点柔和的弧度,像是特意为当年年幼的江谢爱留的温度。
“这门环还是我小时候常摸的那个,”江谢爱抬手碰了碰冰凉的铜环,指腹抚过上面磨平的花纹,“那时候总踩着石墩够它,磨得满手铜锈,母亲见了总笑我是‘小铜人’。”她忽然顿住,声音轻了些,“后来旧案事发,门环被官兵的刀砍出了豁口,我还以为……”
“我让人修好了。”杨晨铭接过话头,推开沉重的木门。门轴发出“呀”的轻响,像是沉睡多年的老者睁开眼。庭院里的桃树长得比记忆里更高,枝桠斜斜挑着粉白的花,落在青石板上的花瓣积了薄薄一层,踩上去软绵无声。“当年平反后我来打理旧宅,见这门环豁着口,就找了最好的铜匠补了,花纹都照着原样刻的。”
杨念江已经跑向了庭院中央的石桌,那桌上还留着他外祖父刻的棋盘,棋盘边缘有几道细小的刻痕。“爹,娘,这是外祖父刻的吗?”他蹲下身,指尖顺着刻痕游走,“比书院先生教的棋盘更有意思。”
江谢爱走过去,蹲在儿子身边,指尖落在棋盘角落一个模糊的“爱”字上——那是江父当年教她写字时,随手刻下的。“你外祖父当年总说,下棋和做人一样,既要懂布局,更要守底线。”她忽然笑了,眼角泛着水光,“有次我输了棋闹脾气,把棋子扔在他身上,他就蹲在这里捡,还说‘我家阿爱有脾气,将来才不会受欺负’。”
杨晨铭站在一旁看着母子俩,目光落在石桌下的青石砖上。那里有块砖比别处更平整,是当年他藏江父密信的地方。江父写给“晨铭吾侄”的信,就是在这里被他找到的——那时江家刚出事,他冒着被苏氏旧人察觉的风险,深夜潜入旧宅,指尖触到砖下微凉的信笺时,只觉得肩上的担子重得发沉。
“去堂屋看看吧,”他轻声提议,“你母亲当年的绣架还在。”
堂屋的木门没锁,推开时带着淡淡的樟香。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落在靠东墙的绣架上。绣架是酸枝木做的,边角被磨得光滑,上面还搭着半幅未完成的平安符,针脚细密,和江谢爱后来绣给杨晨铭的那幅如出一辙。
“这是母亲绣的?”杨念江凑过去,小心翼翼地碰了碰绣线,“和娘给爹绣的平安符一样。”
“是为你绣的。”江谢爱走到绣架旁,指尖拂过泛黄的绢布,“那年我三岁,要去外祖家小住,母亲怕我路上不安稳,就绣这个平安符。没绣完我就走了,回来时……”她顿了顿,喉间发涩,“后来我在佛堂拿到那枚玉佩,才知道她早把我的生辰刻在上面,连平安符的纹样都选了江家的护佑纹。”
杨晨铭从袖中取出一方锦盒,打开后里面是半块玉佩,质地与江谢爱腕上的正好契合。“这是江伯父当年交给我的,”他将玉佩放在绣架上,两半玉佩拼在一起,正好是完整的圆形,中间刻着的江氏家纹浑然一体,“他说若江家有难,让我凭这玉佩认你。那年峡谷决战,我攥着你绣的平安符,忽然就懂了他说的‘护好谢爱’,从来不是一句嘱托,是两代人的念想。”
杨念江看着合在一起的玉佩,忽然握紧了手里的“守”字玉牌。阳光落在玉佩上,折射出细碎的光,照得他眼底发亮:“外祖父和爹,都是要守护娘吗?”
“是守护江家的初心。”江谢爱蹲下身,摸了摸儿子的头,“你外祖父当年查苏氏贪腐,不是为了高官厚禄,是怕军饷被贪墨,士兵们在边关挨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