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书童七步成诗,众脸连环受创(2 / 4)
冒汗,中间几处卡顿,最后一句几乎是吼出来的,仿似如此便能增添几分气势。
此诗一出,场面霎时一静!
前两句借用古人之句,气象宏大,
后几句虽衔接生硬,意境陡然下跌,
但“带吴钩”、“收关山”、“看剑”等词组合在一起,竟也拼凑出一种莽撞又急切的“壮志”,
与张诚平日斗鸡走狗的形象形成了一种荒谬的反差。
钱痦子见状,立刻尖声讥讽:
“张兄这诗,前两句倒是气势磅礴,可惜后面怎么接不上气了?
莫非这‘恨读书迟’才是真心话?
哈哈哈!”
孙志远的嗤笑声也随之尖锐地响起:
“张兄,好志气!只是……”
他拖长了语调,折扇轻摇,满脸戏谑。
“这‘带吴钩’、‘收关山’,莫非张兄欲效仿班超投笔从戎?
只是不知张兄可曾拉得开弓,舞得动剑?
还是……张兄近日苦读的,非是圣贤书,而是兵书战策?哈哈哈哈哈!”
他身后的跟班立刻爆发出一阵哄笑。
“孙兄所言极是!张少爷这诗,听着慷慨,细品却……呵呵。”
“怕是连吴钩长什么样都没见过吧?”
“倒是这‘恨读书迟’,怕是真心话!”
嘲讽之声如同冰雹砸下,
张诚那张胖脸瞬间由红转青,再由青转白,嘴唇哆嗦着,想要反驳,却肚里空空,一句囫囵话也憋不出来,
只能“你…你…”地干瞪眼,方才那点虚假的气势瞬间泄了个干净,只剩下无比的窘迫和难堪。
他求助般地看向苏惟瑾,眼神里充满了慌乱和迁怒。
苏惟瑾心中冷笑,这蠢货果然靠不住。
他原本的计划是让张诚勉强混过去,不想对方如此刁钻狠辣。
就在张诚快要无地自容之际,孙志远得势不饶人,折扇遥遥一指苏惟瑾,语气极尽轻蔑:
“张兄,我看你身后这位书童,倒是站得稳当。
莫非你这‘看剑’的壮志,是跟他学的?
还是……这诗根本就是……”
他话未尽,但意思不言而喻——指责张诚抄袭,甚至暗示枪手就是苏惟瑾!
唰!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如同探照灯般聚焦在苏惟瑾身上!
怀疑、鄙夷、好奇、看热闹……各种视线交织。
张诚又急又怒,却哑口无言。
苏惟瑾知道,不能再藏了!
火候已到!
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
他上前一步,越过面红耳赤、浑身僵硬的张诚,走到了场中。
他没有看咄咄逼人的孙志远,
而是径直面向主位上的刘老翰林和赵教谕,深深一揖,声音清朗却不卑不亢:
“刘老先生,赵大人,各位相公。
人苏九,乃张公子书童。”
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迎向四周各异的目光,
那眼神中的澄澈与镇定,与他的年龄、身份形成了巨大反差。
“我家少爷方才之诗,乃是心有所感,直抒胸臆。
少爷近日确曾翻阅《史记》、《汉书》,
感佩卫霍之功,常叹‘大丈夫当如是’。
此诗或有瑕疵,然其中报效之志,却非虚言。”
他先是为张诚圆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目光坦然看向孙志远:
“孙公子方才问,人可懂诗?
人身份微贱,岂敢言懂?
不过随侍少爷左右,耳濡目染,认得几个字,记得几句词罢了。
至于少爷之志,乃少爷胸怀所系,人岂敢妄加揣度,更遑论‘教导’?”
他这番话得滴水不漏,既维护了张诚(表面),
又撇清了自己被指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