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因祸得福,考场即舞台(3 / 7)

加入书签

    或者说,即便察觉了,

    此刻也全然不在意。

    他的全部心神,已倾注于笔端。

    策问开篇,

    他并未急于抛出惊世骇俗的现代观点,

    而是先引经据典,

    从《禹贡》导淮入海,

    谈到本朝潘季驯“筑堤束水,

    以水攻沙”的方略,

    显示其扎实的儒学功底和对治水历史的熟悉。

    文字老练,立意端正,

    单是这开篇,已远超寻常童生水准。

    周大人微微颔首,此子基础倒是扎实。

    然而,接下来,笔锋陡然一转!

    “然,沭水之患,非仅河道也。

    乃天、地、人三者失调之果也!”

    一句总结,拔高立意。

    周大人眉头微挑,来了兴趣。

    “天者,雨汛无常,然非无可御。

    学生浅见,

    可设简易水则(水位尺)于上游峡谷、

    中游陂塘、下游河道,

    遣老成圩长日观夜察,

    详录水位涨落之数。

    若得三五年之数据,

    便可粗略推演雨量丰枯与水位涨落之关联,

    虽不及古之贤哲测算精微,

    然于提前一二日预警乡民撤离、

    加固堤防,或可奏奇效!

    此所谓‘以数术窥天时,

    借人力争一线’。”

    周大人脚步猛地一顿!

    水则测量古已有之,

    但通常只用于关键河段。

    系统性地布设观测点,

    还要记录数据、寻找规律用于预警?

    这思路……虽显稚嫩,

    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格物”精神!

    将虚无缥缈的“天时”试图用具体的“数据”来把握?

    这简直是在用算学的矛去戳天人感应的盾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