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一个合格的参谋部,至少得给所有假(2 / 4)
芬生前,还说他是克劳塞维茨思想的继承者,说他这种把军事置于政治、经济和外交之上的粗暴做法,是‘对克劳塞维茨理论的与时俱进的改良’。
但他哪里算是改良?改良能把‘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句克劳塞维茨开篇就点明的话都给事实上否决了么?天下有这样把根子都改掉的改良么?
施里芬还说他是伟大的赫尔穆特.冯.毛奇总参谋长的继承者,继承了对方的军事思想。但是在赫尔穆特.冯.毛奇元帅担任总参谋长的时候,可是有过一套‘西守东攻’的作战计划的。
在1880年代的时候,毛奇总参谋长设想过‘西线边境较短,对防守方更有利,适合修筑严密的防线筑垒地带,所以只要守住边境即可。东线边境宽阔,地形复杂,开发程度低,不可能全线修筑筑垒地带,所以相对利于进攻方。但露沙纵深广大,必须吸取拿破仑的教训,不可能追求全面征服露沙人,只能打几场漂亮的运动歼灭战,以持续消灭露沙有生力量,制造其国内反战压力,再给予敌人相对宽大体面的停战谈判条件,结束战争’。
只可惜,这套方案在施里芬任内被认为是‘虽然可以打赢战争,但打赢了也没多大意义,并没有彻底征服任何一个敌国,最后还要给敌人体面停战’,所以在陛下期盼开疆拓土的思路下,总参谋部转向了更激进的、至少要通过一场战争彻底征服至少一个敌国的施里芬计划……”
鲁路修洋洋洒洒语气激昂,一口气历数了施里芬的核心问题,那就是下克上、军事主导政治。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最核心论点都背叛了。
戈尔茨元帅难得地没有打断,一直听他大放厥词到这一刻、才插话道:“你这么说,似乎也有点过分,战争打成现在这个样子,也不能说是施里芬参谋长遗留的问题,执行层,其他因素,也都有责任。”
鲁路修立刻澄清:“我没说都是施里芬参谋长的责任。事实上,小毛奇参谋长也有责任,此事陛下和国会都已有公论,小毛奇参谋长的卸任是完全合理的。
但我想说,对于小毛奇参谋长具体责任的细分,其实还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
小毛奇参谋长的直接卸任理由,公开的原因,都是他执行施里芬计划失败了。但他在执行上的问题其实没那么严重,在制作参谋预案方面的问题,则比公开的更严重。
施里芬参谋长是1913年过世的,而且去世前最后一年多,健康状况已经非常恶化,几乎不能视事。所以,施里芬参谋长其实并没有全程关注到1912年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和1913年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而在此之前,帝国的主要外交紧张危机来自于哪里?来自于1906年的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和1911年的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两次巴尔干战争,都是东线的战争,导致世界局势紧张的都是露沙人及其党羽的问题。而两次摩洛哥危机,都是西线的危机,导致世界局势紧张的都是帝国和法兰克人之间的争夺。
所以在施里芬参谋长制定计划的那些年里,他没看到东线的紧张程度有超越西线的趋势、他也不可能预料到后来的萨拉热窝事件等直接导致战争的导火索会是什么样子的、也不可能预料到‘露沙人竟然会送给我们一个正义的开战借口’这种情况,
在施里芬参谋长生前,他的一切计划都是基于‘未来的战争或许是帝国主动发起的’这一推演,他没料到敌人会送借口,也就导致当借口送到面前的时候、我们没有抓住——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所以,我认为相比于执行施里芬计划不利,小毛奇参谋长当初最大的问题,是没能在他接手后的两年里,好好工作、加班加点根据新的政治和外交形势,做一份新的方案,或是补充方案。来解决‘如果东线的敌人给我们递刀把、递借口了,我们该如何去抓住’的问题。
正因为他没有拿出新的补充方案,消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