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一个合格的参谋部,至少得给所有假(1 / 4)
“你说施里芬方案在政治和外交层面就是个半成品?有点意思,敢这么说话的人可不多了,希望你能给出详尽的理由,否则你今天这番大言不惭,可是有可能受到处分的。”
戈尔茨元帅内心其实已经很期待鲁路修说出一些干货来,但他明面上还是要装作大公无私的样子。
虽然整个波茨坦军事学院的人都知道,戈尔茨跟施里芬的恩怨大了去了。
鲁路修也犯不着讨好这位退休老校长,当下他只是秉公地分析道:
“我记得1914年7月初的时候,皇帝其实多次表达了并不愿意发动战争——虽然,不得不承认,当今陛下在位的这二十几年里,帝国和布列颠尼亚人的关系恶劣了很多,这是客观事实。
但皇帝并没有在1914年那个时间节点、主动发动战争的想法。帝国的海军,帝国的物资进口和战略储备,都没有做好进行一场全面战争的准备。
布列颠尼亚人的国力是不如我国的,如果进行长期军备造舰竞赛,就算他们说了‘帝国每造1艘战列舰,布国皇家海军就要造2艘’这样的狠话,但那也只是虚张声势,真要是拉长时间轴比工业国力,布国人的工业实力根本兑现不了这个口号!
所以,世人不能因为陛下在未来远期的某个时刻或许会想要发动对布国的竞争,就说1914年7月那个时间节点、那个节骨眼上,陛下就已经想发动战争了。
而最终一切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就是因为施里芬计划、以及施里芬参谋部的无能和失职。我曾经通过正规权限申请查阅过帝国的内部纪要,那上面明明白白显示,在1914年7月22日与26日的两次闭门会议上,陛下都向总参谋部与外交有关部门的大臣询问:
有没有可能不打这场战争?或者有没有可能,单单只跟露沙人打这场战争?如果战争最后爆发了,按当时的形势来看,99%的概率是因为奥国为了报杀皇储之仇,对塞国开战。而露沙为了大露沙文注意,会对奥国开战,对我德玛尼亚的盟国开战。
法露协约虽然也有一定的协约效力,但那毕竟只是‘协约’而非我们和奥国之间的‘同盟’,他们要求的是当彼此遭到第三国入侵时,另一方有义务协防,可没说露沙人主动发动战争时,法兰克人也有义务去助战。
无论如何,在1914年7月中下旬这个节骨眼上,因为战争爆发的前奏是一场意外的刺杀,加上之前的1912年和1913年,塞国都在巴尔干半岛发动和打赢了一次巴尔干战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不算塞国发动的,它只是打赢了),当时欧洲可是有很多域外国家,也觉得塞国太过咄咄逼人,且主动招惹大国。
帝国如果在那个时候克制一点,理论上是有可能单独对露沙开战,避免法、布第一时间下场的。但为什么最后没能实现呢?其实主要就是因为,总参谋部只做了一份施里芬计划!
在施里芬计划里,是包含了对露沙作战内容的,但那些内容很简陋,甚至还预设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先以小规模机动兵力佯动牵制拖延露军6周,趁这个时间差全灭法兰克,再掉头回来收拾露军’。至于掉头回来后怎么打,几乎没有任何展开,就是要见招拆招。
这里面有多大的漏洞?施里芬计划根本就没有做任何‘在不与法兰克开战、至少在不进攻法兰克的情况下、单独先进攻露沙’的方案!而且,总参谋部当时也没有一套其他的方案。
所以,最后皇帝陛下才被告知‘如果要开战,就只有一套方案,那就是先尽快干掉法兰克’,‘不存在只针对露沙的局部战争动员,只有总动员’。陛下是在两次要求总参谋部拿出别的方案未果、被告知无论如何来不及再紧急做一份方案、要执行就只能执行这个,才被迫先招惹了西线。
内部纪要里还明明白白写着陛下签署动员令之后、对将军们说的话:先生们,将来有一天你们会为现在做的事情后悔的。
施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