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堡垒战术(2 / 2)

加入书签

的冒险却换来了满载而归的战利品和蒸蒸日上的威望。自此,代善和莽古尔泰在汗廷议事时,腰杆子再也挺不直了,说话的声音也不自觉地放低了几分。

皇太极的权力之路远未止步。早在千里奔袭前,他就以\"关心兄长健康\"为由,巧妙地废除了努尔哈赤时期四大贝勒按月轮流执政的旧制。如今,随着六部的设立,皇太极的集权之路再进一步。

吏、礼、户、兵、刑、工六部如同六根支柱,撑起了后金政权的新框架。更妙的是,这些部门的贝勒全是年轻人,一个个朝气蓬勃,对皇太极忠心耿耿。他们直接听命于汗王,形成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政治体系——这在大清开国史上,尚属首次。

千里奔袭的成功让八旗将士们从锦宁战败的阴影中彻底走了出来。他们亲眼见证了明王朝的腐朽与虚弱,掠夺的人口与财物让国库充盈,士气如虹。

而此时的明廷,却陷入了另一种困境。老臣孙承宗临危受命,以古稀之年再次挂帅关外军务。这位曾力挽狂澜的名将,深知大凌河城的重要性,于崇祯四年正月,开始了第三次抢筑大凌河的艰难工程。

崇祯皇帝的用人之道堪称\"不拘一格\"——或者说,过于操切。他任命丘禾嘉为新任辽东巡抚时,朝野上下无不侧目。这位丘大人既非进士出身,也非军旅出身,仅凭举人功名就坐上了巡抚高位。有明一代,以举人身份位列封疆者,除了海瑞再无第二人。

可惜,丘禾嘉与海瑞截然不同。这位以\"打嘴炮\"闻名的官员,靠着一纸奏疏就蹿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相当于明代的情报总管。而当时的兵部尚书梁廷栋,更是三个月内被崇祯连升六级的\"火箭官员\"。

梁廷栋与孙承宗素来不睦,他推荐丘禾嘉出任辽东巡抚,表面上是加强边防,实则暗藏私心——这位巡抚大人到任后的第一要务,就是盯着关宁军的动向。

崇祯四年年初,皇太极不甘心永平四城的失败,亲率两万大军包围锦州。丘禾嘉虽号称知兵,却不过是个纸上谈兵的参谋。面对如狼似虎的八旗铁骑,这位巡抚大人的腿肚子直打颤,唯一的本事就是紧闭城门,向孙承宗求救。

孙承宗接到求援后,立即挥师救援。皇太极见明军主力到来,知道难以得手,只得撤军——但在临走前,他不忘给孙承宗添堵:将袁崇焕重修的大凌河城彻底拆毁。这已是这座军事要塞的第四次被毁,仿佛冥冥中注定它难以屹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