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金融战与漕运危机(2 / 3)

加入书签

等奸商散布谣言,蛊惑人心,实属可恶!

当立即下令,五城兵马司、各地官府严查妖言惑众者,抓几个典型重重治罪,以儆效尤!”

陈默微微摇头:“堵不如疏。

严查可以,但若流言背后真有组织、有预谋,抓是抓不完的。

反而可能因为高压,引更大的恐慌。”

宝钞提举司主事赵诚年纪较轻,对金融有些见解,他沉吟道:“陛下,张尚书所言虽直接,但稳定人心确是当务之急。

臣以为,或可采取两方面措施:其一,朝廷可布告示,严厉驳斥流言,重申宝钞信用,并可承诺,百姓可凭宝钞按面额足额缴纳赋税,此乃稳定其价值的基础。

其二,或可……由朝廷拨出一笔金银或粮食,在京城及主要城市设立‘平准仓’,承诺在特定情况下,可按一定比例,以宝钞兑换实物,给民间一个保底的预期。”

陈默眼中露出一丝赞许,这赵诚倒是有点现代央行稳定汇率的思路。

“赵爱卿所言,正合朕意。

不过,设立平准仓,需要坚实的储备金,否则一旦生挤兑,顷刻间便会崩溃。”

他看向内帑总管钱福:“钱福,内帑现在能立刻动用的金银,有多少?”

钱福心里快盘算一下,躬身道:“回陛下,若不计珠宝古玩,现银约有八十万两,黄金约五万两。

若加上各地皇庄的岁入和部分可快变现的贡品,大概能凑出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等价之物。”

这笔钱不算少,但对于应对全国性的宝钞信用危机,恐怕仍是杯水车薪。

宝钞的行量,可是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陈默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沉思。

光靠朝廷的信用背书和有限的储备,风险依然很大。

必须找到一个更强的信用锚定物,或者说,一个能让百姓瞬间安心的“压舱石”

忽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了之前翻阅内帑账目时看到的一项记录。

“朕记得……前年,东南琉球国进贡了一批罕见的海珠,个个圆润硕大,色泽莹白,号称‘南洋金珠’,价值连城,一直收在内库,未曾动用?”

钱福一愣,连忙点头:“确有此事,共计一百零八颗,皆是一等一的珍品,估价……不下五十万两白银。”

“好!”

陈默猛地一拍桌子,“就用它!”

张正伦、赵诚和钱福都愣住了,不明所以。

陈默目光炯炯地看着他们:“朕要设立一个‘宝钞准备金制度’!

即刻起,以朕之内帑金银为初级储备,同时,将这一百零八颗‘南洋金珠’作为‘镇库之宝’,公开宣告天下:朝廷行之宝钞,皆有内帑金银及此批绝世珍珠作为价值抵押!

朕将命人将金珠陈列于宫中特定殿阁,允许京中三品以上官员、有影响力的士绅商贾代表,在特定时日入内参观验看!

让他们亲眼看到,朝廷为宝钞准备的‘压舱石’是何等分量!”

此言一出,暖阁内一片寂静。

张正伦和赵诚都被皇帝这天马行空却又直指核心的想法震撼了。

用实实在在的、具有极高认知价值和稀缺性的珍宝,来为虚拟的信用货币背书?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但细想之下,却又无比精妙!

普通百姓或许不懂金融,但他们懂得珍珠宝贝值钱!

当所有人都相信宝钞背后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通货支撑时,流言的杀伤力自然会大减。

这比任何空洞的承诺都更有力!

“陛下圣明!”

赵诚先反应过来,激动地躬身,“此策一出,必能极大稳定民心!

那些散播流言者,再难兴风作浪!”

张正伦也捋着胡须,缓缓点头:“虚实结合,以实撑虚……陛下此策,深得治国三昧啊!”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