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老臣的眩晕与暗处的密谋(1 / 3)
礼亲王在府中“晕厥”
的消息,像一滴冷水滴进了滚油里,瞬间在京城特定的圈子里炸开了锅。
太医署最好的太医被连夜请去,王府门前车马络绎不绝,皆是宗室勋贵、以及与礼亲王交好的老臣派系人物,个个面带忧色,言语间充斥着对皇帝新政,尤其是那本《考功簿》的隐晦不满与担忧。
“礼亲王年事已高,为国操劳一生,如今却被这……这劳什子‘考功簿’逼得忧思过度,竟至晕厥,实在令人心寒!”
“是啊,陛下锐意革新是好事,但也需体恤老臣,讲究个循序渐进。
如此操切,岂不令忠臣齿冷?”
流言在私下的茶会、宴饮中飞传播,刻意营造出一种“皇帝苛待老臣,逼晕皇叔”
的悲情氛围。
这股暗流,与《考功簿》在京官中引的普遍焦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不小的阻力,让许多原本就对新政持观望甚至抵触态度的官员,更加坚定了“按兵不动”
,甚至暗中串联、准备软抵抗的心思。
乾清宫内,陈默听着程无双和王德分别从宫外宫内汇总来的消息,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只有一丝冰冷的嘲弄。
“晕厥?”
他轻哼一声,放下手中正在批阅的、一份关于劝农司在河间府推广新式犁铧遇到当地乡绅阻挠的奏报,“朕这位皇叔,晕得可真是时候。”
他根本不信礼亲王是真的忧国忧民到了晕厥的地步。
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一种以退为进、博取同情、凝聚反对力量的伎俩。
目的,就是给正在推行的吏治改革施加压力,试图让他这个皇帝投鼠忌器,甚至收回成命。
“太医怎么说?”
陈默问王德。
王德躬身回道:“回陛下,太医署回报,说是急火攻心,气血郁结,需要静养,不宜再受刺激。”
这话说得圆滑,既点明了“气”
病的缘由,又留下了“静养”
的余地,两边不得罪。
“既如此,那就让皇叔好生静养。”
陈默淡淡道,“传朕口谕,赐宫中上好的人参、灵芝,着太医院院判亲自负责礼亲王调养事宜。
告诉皇叔,朝中之事,暂不必挂心,保重身体为要。”
他这番应对,可谓滴水不漏。
既展现了皇帝对宗室长辈的“关怀”
,又顺势将礼亲王暂时隔绝在朝政之外,削弱其影响力。
你想借“病”
施压?朕就让你“病”
得名副其实,好好在府里“养”
着!
然而,陈默心中并无丝毫轻松。
礼亲王这一“晕”
,看似被他化解,实则标志着新旧势力的矛盾已经摆上了台面,进入了短兵相接的阶段。
那些隐藏在“晕厥”
背后的力量,绝不会就此罢休。
果然,接下来的几日,各种或明或暗的阻力开始显现。
先是吏部考功司在收集各部官员初步“业绩”
数据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拖延和敷衍。
有的衙门推说账目繁杂,需要时间整理;有的则上交一些含糊其辞、根本无法量化的总结报告;更有甚者,私下串联,约定在“自评”
环节互相吹捧,在“评议”
环节对那些认真做事的官员吹毛求疵。
接着,都察院几位素以“清流”
自居、实则与旧利益集团瓜葛颇深的御史,联名上了一道奏疏。
奏疏中不再直接反对《考功簿》,而是旁征博引,大谈“为政以德”
、“教化为本”
,暗指单纯考核实务是“舍本逐末”
,可能引导官员急功近利,滋生“酷吏”
,忽视道德教化与民生根本。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