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考功司的账簿与太后的敲打(2 / 3)
“末位淘汰”
四个字,如同惊雷,在偏殿中炸响!
几位官员手一抖,差点没拿住那本沉甸甸的《考功簿》。
自古以来,官场虽也有升降,但多是政治斗争的结果,或是犯了弥天大罪。
何曾有过这等……按“业绩”
排队,排在末尾就直接踢出局的道理?这简直是……这简直是……
“陛下!”
一位老成持重的御史忍不住开口,声音干涩,“此法……此法是否过于……严苛?官吏乃朝廷体面,若因些许实务未达标准便遭黜落,恐……恐伤士大夫之心,引致朝局动荡啊!”
“严苛?”
陈默看向他,眼神锐利,“若一名县令,在其位不谋其政,治下百姓困苦,冤狱丛生,税赋难征,仅仅因为他‘无过’或者‘会做人’,便可安坐其位,这难道不才是对朝廷、对百姓最大的不公与残忍吗?士大夫之心?若心中无社稷、无百姓,只想着安稳度日、钻营人际,这样的‘心’,伤了又何妨!”
他站起身,走到殿中,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敲打在每个人心上:“朕要的,是能做事、肯做事、做成事的官!
不是只会吟风弄月、清谈误国的禄蠹!
这《考功簿》,就是筛子!
要把金子筛出来,也要把沙子和烂泥,给朕筛出去!”
“此事,朕意已决!”
陈默斩钉截铁,“即日起,于吏部下设‘考功司’,专司此事。
先在京官中试行一年,查漏补缺,明年,推广至地方!”
皇帝的态度如此坚决,提出的方案又如此具体、前所未有,与会官员虽心中波涛汹涌,却也明白,这已非人力所能挽回。
那位开口的御史,也只能喟然一叹,默默收起了质疑。
其余几人,有的眼神闪烁,暗自计算着自己部门的“指标”
能否完成;有的则面露振奋,觉得这才是匡扶社稷的正道。
《京官考功簿试行条例》如同另一道惊雷,迅传遍了京城的各个衙门。
引起的震动,比之前的陛下宝钞和军事演习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人拍手称快,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有人惶惶不可终日,看着自己那摊烂账和积压的公务,额头冒汗;更多的人,则是陷入了巨大的焦虑和不适,开始被迫学着用这种全新的、冰冷的“数字”
和“指标”
来审视自己的工作。
整个京城的官僚系统,仿佛被投入了一个高旋转的离心机,开始了剧烈而痛苦的重新排序。
就在这人心惶惶、新旧观念激烈碰撞的当口,皇后苏玉衡,在一个午后,被太后召去了慈宁宫。
慈宁宫内,檀香依旧,太后的气色似乎比前些日子好了些,但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忧色,却似乎更浓了。
她看着恭敬行礼的苏玉衡,没有立刻让她起身,而是沉默地捻着佛珠,目光落在皇后那张平静无波、却隐约透出几分坚毅的脸上。
良久,太后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皇后,近日皇帝推行新政,动作频频,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你这后宫之主,可知外界如何评说?”
苏玉衡心头微凛,知道这是太后借着由头,要敲打自己,或者说,敲打皇帝了。
她垂眸,语气恭谨而平稳:“回母后,臣妾身处深宫,于前朝之事所知有限。
只知陛下夙兴夜寐,一心为社稷百姓操劳。
日前‘慈恩义卖’,亦是为解陛下之忧,尽臣妾本分。”
“本分?”
太后轻轻重复了一句,语气莫名,“你的本分,是统领六宫,为皇帝绵延子嗣,安定内宅。
前朝之事,自有皇帝与大臣们操心。
我听说,那‘考功簿’一出,多少老臣夜不能寐,人心浮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