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大昱日报创刊号(2 / 3)
期刊印出来,公开行!”
他目光扫过几人:“其上可刊登朕之旨意,可解读新政要点,可公示如光禄寺案之结果与节余,可介绍格物院研究之进展,甚至……可择选些各地奇闻轶事,风物人情。
目的,在于沟通上下,破除壅蔽,使朕之意图,能达于下;使民间之舆情,亦能有所反映。”
苏婉仪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她立刻明白了这“报纸”
在数据呈现和信息传递上的巨大潜力。
李文渊抚须沉吟,思考着如何将枯燥的政务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
方正和孟谦则显得跃跃欲试,觉得这比埋头故纸堆或研究农具有趣得多。
“陛下,此策大善!”
李文渊率先表态,“若能行之,可收开启民智、引导舆论之奇效!
只是……这刊印、行,乃至内容把控,需得慎之又慎。”
“所以,朕将此事交由你们。”
陈默看着他们,“李文渊,你总揽编纂,负责内容审核、定稿,务必确保言之有物,立场公允,不涉机密。
苏婉仪,你负责数据核实、版面规划,以及……初期的银钱核算。
方正,孟谦,你们年轻,思维活络,负责搜集素材、撰写文稿,尤其是那些贴近民生、通俗易懂的内容。”
他顿了顿,补充道:“报纸之名,便叫《京华简报》。
先以旬刊(十天一期)试行,置于各衙门口及指定的书肆、茶楼,免费取阅。
所需银钱,先从光禄寺案追回的赃款中支取一部分。”
“臣等领旨!”
四人齐声应道,脸上都带着开创一项全新事业的兴奋与凝重。
接下来的几天,西暖阁旁边的一间值房被紧急辟为“简报编纂处”
。
李文渊带着方正、孟谦埋头苦干,筛选素材,打磨文字。
苏婉仪则忙着设计版式,规划栏目,计算用纸和雕版(暂时只能采用雕版印刷)成本。
陈默也亲自参与,确定了创刊号的主要内容和基调。
几天后,第一份《京华简报》创刊号,悄然出现在了京城各衙门口的告示栏旁,以及几家指定的书肆、茶楼里。
淡黄色的竹纸,散着新鲜的墨香。
头版最显眼的位置,是用稍大字体刊印的“陛下为三年前流民冤案昭雪,涉事官吏依法严惩”
的消息,文中简述了案情,强调了律法公正,并未直接点明安王府,但那“权贵府邸”
的指向,明眼人心知肚明。
第二版,是“光禄寺贪墨案结案及赃款追缴、用度节余公示”
,用了苏婉仪设计的简洁表格,数字清晰,一目了然。
第三版,是“格物院成立暨农事改良、器械研究启事”
,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格物院的宗旨和正在开展的工作,甚至附带了一张周衡绘制的、改进型水车的简易示意图。
第四版,则是一些京城近期的物价信息、天气预告,以及一篇方正撰写的、介绍江南风物的小短文。
这份前所未见的“报纸”
,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官员们在下朝后,纷纷围在衙门口的简报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有人惊讶于其内容的直白和数据的清晰,有人则暗自心惊于皇帝借此传递出的强硬信号。
不少中下层官员,更是第一次如此直观地了解到朝廷的一些政策和成效。
而在市井之间,能识文断字的士绅和百姓,更是将这《京华简报》视若珍宝。
茶楼酒肆里,人们争相传阅,讨论着冤案平反,议论着光禄寺贪墨的巨额数字,好奇着那“格物院”
到底要搞什么名堂。
报纸上那平实直白的语言,比晦涩的官方文告更容易理解和传播。
“看到没?皇上是真给咱老百姓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