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新故事与新挑战(1 / 2)

加入书签

里约屋顶菜田的视频还在联盟活动室的屏幕上循环播放时,乐乐的桌上又多了一个来自非洲肯尼亚的包裹——牛皮纸信封里装着三粒饱满的黑色种子,附信人是当地公益组织负责人穆萨,信里的字迹带着急切:“听说中国的菜能救命,我们这里干旱频繁,孩子常因蚊虫叮咬感染,恳请你们帮忙看看,这些本地的‘黑麦草’能不能加入应急菜田?”

拿着种子的老陈蹲在试验田边,翻来覆去看了半天:“这品种没见过啊,耐旱性、药用价值都得测,可不能随便种。”

乐乐立刻联系了之前合作的农业高校,把种子送去做成分检测,又和穆萨视频连线,详细问起肯尼亚的气候:“雨季只有两个月,土壤偏沙质,那我们得先调整种植方案,不能直接套用国内的标准。”

没过多久,检测结果出来了——这种肯尼亚黑麦草含有的天然抗菌成分,比国内常用的马齿苋还高15,但耐旱性不足,需要搭配保水基质。

技术规范组的老张立刻牵头,研出“椰糠+本地沙土”

的混合种植配方,还简化了灌溉流程:“用塑料瓶改造成简易滴灌装置,收集雨季的雨水,就能满足生长期需求。”

乐乐则组织志愿者,把配方和种植步骤翻译成斯瓦希里语,配上手绘插图,做成了《非洲简易应急菜田指南》。

可新的挑战很快来了。

穆萨来消息说,当地村民对“种菜救命”

的说法半信半疑,有人觉得“草就是草,哪能当药使”

,还有人担心种了应急菜田会耽误主食种植。

乐乐看着消息皱起眉,老陈突然拍了下手:“咱们当初在国内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得让他们亲眼看见效果才行。”

商量后,联盟决定派老张带着技术团队去肯尼亚实地指导。

当老张和志愿者们在当地村庄的空地上,用泡沫箱和简易滴灌装置种下第一片应急菜田时,村民们都围在旁边看稀奇。

6o岁的村民卡玛指着黑麦草问:“这东西真能治孩子的蚊虫叮咬?”

老张没多说,只是在菜田边支起桌子,每天教村民识别植物、记录生长情况。

半个月后,黑麦草长出了嫩绿的叶片,村里的小孩阿里被蚊虫咬得满腿红肿,哭闹不止。

卡玛抱着孩子急得团团转,老张立刻摘下几片黑麦草,按照指南捣烂敷在红肿处,又教卡玛怎么固定。

第二天一早,卡玛抱着阿里跑过来,指着消退的红肿激动地喊:“真的好了!

这菜真的能救命!”

这件事传开后,村民们都主动来学种应急菜田。

老张趁机教大家用玉米壳制作保水袋,用废弃油桶改造成育苗盆,把“变废为宝”

的理念也带了过去。

穆萨在视频里给乐乐展示:“现在每个村庄都有了‘守护菜田’,村民们还自成立了管护小组,连孩子们都知道哪种草能治伤口。”

就在肯尼亚的菜田长势正好时,乐乐又收到了来自荷兰鹿特丹的邀请——当地遭遇罕见暴雨后,城市内涝严重,希望联盟能帮忙设计“城市湿地+应急菜田”

的组合模式。

这次,乐乐决定带着老陈一起去,还带上了乌鲁木齐社区寄来的耐寒艾草种子:“鹿特丹地势低,又冷,咱们得把北方抗寒和南方耐涝的经验结合起来,给他们定制方案。”

在鹿特丹的城市湿地公园里,乐乐和老陈蹲在积水的田埂上,指着长势喜人的芦苇说:“可以在湿地边缘种耐涝的马齿苋和车前草,再搭配艾草,既能应对内涝,又能在冬天挥应急作用。”

当地工程师看着他们画的设计图,忍不住感叹:“原来应急菜田还能和城市生态结合,这是我们之前从没想到的。”

从肯尼亚的沙土菜田到鹿特丹的湿地菜田,联盟的“种子”

在不同的土壤里生根芽。

这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