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寻求帮助破难题(4 / 5)

加入书签

/p>

他点点头,蹲下身开始接线。

动作熟练得不像个刑警,更像是常年泡在机房的技术员。

事实上,赵勇早年曾在武警通信部队服役,退役后才转岗刑侦。

他对电子战的理解远一般执法人员,这也是为什么我能信任他参与如此敏感的操作。

李悦的手没停。

她将外部传来的解构模型导入本地系统,尝试匹配之前捕获的干扰波形。

屏幕上,两条曲线开始缓慢重合。

一条来自现场监听设备,另一条则是“墨痕”

团队重建的理想响应模型。

随着匹配度提升,误差带逐渐收窄。

“频率吻合度百分之八十九。”

她低声说,“他们找到了底层传输规律。”

我刚想说话,终端又震动了一下。

“墨痕”

来一句话:“你们布控点越多,他们越容易察觉。

下次行动,别按常规路线走。”

我没回,只是看着主屏上的拓扑图一点点展开。

第一层伪装已经被剥离,第二层正在解压。

进度条缓慢爬升,数字跳得极稳,仿佛不受外界干扰。

但这稳定背后藏着巨大的危险——对方随时可能感知到深层扫描的存在,进而触全面自毁协议。

赵勇接好了最后一根电源线,按下开关。

主机风扇转动起来,出低沉的嗡鸣。

室内温度开始上升,空调制冷明显跟不上。

李悦伸手摸了摸散热格栅,眉头微皱:“得加装临时散热扇,不然撑不过两小时。”

“我去器材库找找。”

赵勇说着就要起身。

“等等。”

我拦住他,“先别动。

现在任何外部设备接入都有风险,万一他们正在监听电力波动呢?”

大家一愣。

确实,如果这个系统真的具备全域感知能力,那么电流变化、网络负载、甚至是空调启停,都可能成为暴露我们的信号源。

我们不能再假设自己完全隐蔽,而必须考虑对方是否已经在暗处注视着这一切。

“那就手动降温。”

我说,“打开窗户,拿湿毛巾裹住机箱侧面,定时更换。”

李悦点头,脱下外套递给赵勇:“用这个垫着,别烫伤。”

赵勇接过衣服,默默走向窗口。

夜风灌进来,吹乱了桌上的纸,也带来一丝凉意。

他把毛巾浸湿拧干,小心翼翼地敷在热最严重的部位。

那一幕看起来有点荒诞,却又格外真实——一名持枪刑警,蹲在地上用t恤包着服务器散热。

李悦双手放回键盘,深吸一口气。

“开始第二轮同步拆解。”

她说,“现在进入核心层试探。”

我坐回主控台旁的椅子,眼睛没离开屏幕。

拓扑图中央,一个新的节点缓缓亮起,颜色偏暗,边缘带着不规则的锯齿状裂痕。

那是从未见过的协议模块,结构复杂得近乎生物神经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呈现出明显的层级跃迁特征。

更让人不安的是,它的数据流向并不指向任何已知服务器集群,而是汇聚向一个未知坐标——经度11356,纬度2289,位于珠江口外海约十二海里处,一片本应空旷的水域。

“这里有海上基站?”

我问。

李悦摇头:“查过海事登记,那片没有注册设施。

而且信号强度显示,接收端体积不会过一艘渔船。”

“除非……”

赵勇插话,“它根本不在水面。”

我们都沉默了。

如果信号终点是一艘潜航器,或者海底部署的无人舱,那就意味着这场布局早已出地面监控范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