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抽丝剥茧寻真相(3 / 4)
一个人推着个带轮子的金属箱往c4栋走。
穿灰夹克,走路有点跛,右腿不太利索。
没登记,也没说话,他就觉得奇怪,多看了两眼。”
我立刻打开省内技术人员伤残档案库,筛选近三年内右腿受过伤、从事过高危设备运输或维护工作的工程师。
条件一设,跳出二十多个名字。
我一个个比对体态和行动特征,结合园区模糊的监控画面,最后锁定五个人。
其中一人,名字跳进眼里——周临舟。
简历显示,他曾任职于某军工研究所,负责量子加密模块的测试与销毁。
2o2o年项目终止时,他签出了三台待毁模块,回收记录只交回两台。
第三台,系统备注写着“运输途中损毁”
。
可问题是,所谓的“损毁”
根本没有现场照片、事故报告或第三方鉴定,只有一份他本人提交的手写说明。
当时机构改革,监管混乱,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这个名字……又出现了。
上一章才确认他经手的第三台模块下落不明,而现在,所有假身份的操作轨迹,竟然全都指向同一个终点。
我盯着屏幕,没动。
心跳渐渐加快,指尖有些麻。
这不是巧合,也不是偶然。
这是一个精心编织的网,而我们现在才刚刚摸到第一根线。
这时李悦凑过来:“刚才我又查了‘张林’租用数据中心时的电费支付记录。
付款账户是第三方代扣平台,但资金来源追到一张私人银行卡,开户人叫陈国富——公安库里查不到这个人,但他留的手机号,三个月前出现在云岭县一起网络攻击案的关联通讯录里。”
“又是那个网吧后台机房?”
我问。
“对。
当时监控拍到一个男人进出,脸看不清,但身形和步态吻合。
而且……”
她顿了顿,“那人离开时,手里提了个黑色防水箱,标签上印着‘精密仪器,防震’。”
我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开始画关系链。
一边写一边说:“周临舟,军工背景,经手过k系列模块;三月十二日,‘陈志远’出现在云岭网吧,使用高危网络权限;十五日,‘吴海’在临江调试数据中心;十八日,‘张林’在城南申请用电——三个身份,同一套行为模式,全围绕核心设备展开。”
每一个假身份都精准对应一次关键操作:接入网络、部署环境、获取供电支持。
这不是巧合,而是长期精心布局的结果。
“这不是偶然。”
赵勇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了,站在我身后看着白板,“他在转移什么东西,而且需要定期唤醒。”
“他一直藏得很好,从不露面,现在突然交接,是不是因为那个四十八小时的周期被打乱了?”
我放下笔,“可问题是,他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假身份?如果是原项目人员,完全可以走合法渠道上报啊。”
李悦摇头:“除非他不敢。
或者,他知道上报也没用。”
这句话让我心头一沉。
有些人消失,并不是死了或逃了,而是因为他们现了不该现的秘密。
当真相不能公开,举报只会引来杀身之祸,沉默就成了唯一的活路。
我盯着周临舟的照片,忽然想到什么。
“查一下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什么时候。”
她敲了几下键盘:“2o21年1月,参加过一场行业闭门会。
之后就再没有公开活动记录。
社保断缴,医保也没续,像是人间蒸。”
“但他一直在做事。”
我说,“k-7每四十八小时唤醒一次,说明他对系统还有控制权。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