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抽丝剥茧寻真相(2 / 4)

加入书签

出来的,手里有资源,脑子里懂架构,更知道怎么绕开监管。”

他说得很平静,语气甚至有点冷,但我看得出他心里已经拉响警报。

他是反恐总队出身,经历过边境黑客案、内部泄密事件,对那种“背叛体制”

的人特别敏感。

那种人最可怕——他们懂规则,所以会钻空子;他们曾被信任,所以更擅长伪装;他们清楚每一个安防节点的弱点,就像熟悉自家门锁一样。

我们决定重新梳理所有线索。

我把c4栋的建筑图纸调了出来。

这是园区最老的一栋楼,建于九十年代末,原先是仓库,后来改成临时数据中心。

墙厚、隔音好,但监控老旧,西边一大片盲区。

晚上保安松懈,外来车辆进出基本没人管,想查清楚太难了。

只能靠外围信息一点点推时间线。

我翻出最近七天货运枢纽的车辆记录,重点筛没登记的皮卡和厢货。

etc数据显示,一辆深色无牌皮卡在三月二十日凌晨一点十七分进了园区西侧便道,停了四十三分钟才走。

车斗是空的,但称重系统显示整车自重比正常高出快三百公斤。

“运的是设备。”

我说。

李悦放大卫星图,指着便道尽头:“你看这里,靠近c4栋后墙有个废弃检修口,平时没人走。

铁栅栏本来锈死了,但最近被人撬开过,边缘有新鲜刮痕。”

她调出热成像回放:凌晨一点五十六分,检修口方向出现了短暂的热源波动,持续大概五分钟,然后消失。

虽然看不清人数,但从移动轨迹判断,至少两个人一起搬东西进去。

我把这个时间记下,转头对赵勇说:“你去趟园区,找夜班保安问问。

特别是那天凌晨值班的,看有没有人见过这辆车,或者看到谁搬东西进去了。”

他二话不说,抓起外套就走。

临出门前回头看了我一眼,欲言又止,最后只留下一句:“别熬太晚。”

门关上后,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空调低鸣,服务器风扇嗡嗡响,李悦继续埋头分析数据流,而我则翻起了电力申请档案。

那个叫“张林”

的临时用电申请人,身份证号居然是个测试用的备案码——假身份。

手机号也注销了,运营商显示最后一次通话是在两周前,地点在城南工业路一带。

不过申请单上留了个手写的紧急联系人电话,虽然也停用了,但后台还能查到注册信息——实名认证是个叫王德海的人,住在城北老工业区一栋快拆迁的老家属楼里。

我顺着这条线查下去,调出王德海的社保记录,现他名下注册过一家小型机电维修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弱电安装和ups电源维护,去年年底注销了。

再往前翻,这家公司中标过两个政府项目的附属工程,其中一个,竟是市科技局下属实验室的电路改造。

我心里猛地一紧。

那个实验室……正是两年前k-5原型机转运前的临时存放点。

k系列是我们国家自主研的高保密级量子通信模块,主要用于军用加密传输。

k-5虽然被淘汰了,但核心算法仍有研究价值,一旦泄露,可能影响部分旧版军事通讯安全。

而更让人担心的是,最新的k-7正处于测试阶段,理论上应该是完全离网、无法远程操控的状态。

可就在三天前,我们在一次例行扫描中捕捉到一次异常唤醒信号——持续37秒,来自未知节点,频率特征和k-7的自检协议高度吻合。

我把这条线索标红,正准备整理报告,手机响了。

赵勇来一条语音。

“问到了。”

他的声音低沉,“有个老保安记得,那天早上六点多,看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