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火箭试射,推进猜想(五)(2 / 2)
真正能实现绕地飞行的太空,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得益于前世国家推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朱有建深知卫星轨道的核心常识:
需位于地球海平面400公里高处,还得依靠足够的运行速度与地心引力形成平衡,才能实现稳定的绕地环形运动——
这些小学课本里讲得明明白白的知识,如今成了他推进大明航天事业的关键底气。
作为穿越者的朱有建自然深谙此道——
400公里换算成古代度量,恰好是八百里高空。
要将卫星送入这般高度,运载火箭不仅要挣脱地心引力的强束缚,还得突破高空空气阻力的层层阻碍,眼下这枚初级火箭弹的性能显然难以实现。
但好在它已具备了火箭的核心动力功能,算是迈出了关键第一步,后续核心改良方向很明确:
一是给弹体极致减重,剔除所有冗余结构与非必要部件;
二是研发更高效的推进燃料,彻底摆脱对传统发射药的依赖,唯有攻克这两大难题,才能真正触摸到太空的门槛。
朱有建当即拉着火药、火箭、燃料、电能、发动机等多个研究室的核心研究员围坐一堂,把自己脑海中仅存的航天相关知识,尽力掰开揉碎地耐心阐述。
他虽对底层物理原理一知半解,说不出精准公式,却见过前世的卫星、火箭图片与发射视频,甚至能蹦出“马赫环”这等让研究员们耳目一新的新奇概念——
直言这是超音速飞行时的标志性特征,核心全看燃料燃烧产生的热力够不够强劲、喷射够不够顺畅。
燃料研究室虽一直没停过优化配方,但朱有建点明,要实现超音速,光靠燃料升级不够,还得同步改造发动机推进舱,至于该放大腔体容积、缩小喷射口径还是调整腔体粗细,就得靠研究员们慢慢钻研试验了。
他给出的核心技术建议十分明确:
彻底摒弃笨重的发射筒,让发动机直接成为火箭的动力核心。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