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旧案重提,灭明计划(二)(2 / 2)
不足十万人,其中七万多人早已被大明强行迁到永乐大陆,定居在郑和港以南的开垦地中,剩余人口寥寥无几,根本无济于事。
联军曾抱有一丝侥幸,认为印度不会全境无人,或许北部地区仍有土着留存。
可当舰队驶入吉打苏丹国的领土,沿岸所见只有空荡的村落、蒙尘的街道与坍塌的茅屋,连半个人影、一缕炊烟都寻不见;
继续向北航行至勃固古城,依旧是一片死寂的空城,断壁残垣间唯有风吹过的呜咽声,透着令人心悸的荒芜。
这下,七国指挥官与随行的教廷使者都没了主意,往日里的傲慢与笃定荡然无存,只剩下满心焦灼与烦躁。
就在众人围着地图一筹莫展、争论不休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不约而同地在每个人脑海中冒了出来——大明。
那片东方沃土上的人口多到令人咋舌,总数竟是欧洲各国人口的一倍有余,劳力资源堪称无穷无尽。
既然南洋、印度皆无人口可用,那么从大明迁徙民众,便成了破解东印度劳动力短缺困境的唯一捷径,也是最稳妥、最高效的办法。
依据1644年秋南洋各国朝觐北大明皇帝的见闻,欧洲人很快得出了清晰判断:
那位东方帝王骨子里是好大喜功的性子,整日耽于宫闱享乐,沉迷酒色与奇珍异宝,将朝政抛诸脑后。
这般奢靡无度之下,国家军备早已疲弊不堪——
边防军疏于操练,营中兵士多是混日子的闲散之辈,连最基础的队列都站不整齐;
库房里的军械锈迹斑斑,弓箭朽坏、火炮蒙尘,多数连引信都已失效,所谓的边防形同虚设;
连用于礼炮的火器都是百年前的,陈旧的老式臼炮,使用原始火绳、火石点燃火药,可见军备不堪,简直难以理喻。
更致命的是,北大明君臣离心、朝堂失和,皇帝为了争夺所谓的“国本”,竟悍然解散了传承百年的御史台,堵死了百官言路,这般自断臂膀的行径,与自寻死路无异。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