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5章 冬脉藏的忆与传 星火盟(1 / 2)
冬至的聚脉坡落了场厚雪,齐腰高的柏苗裹着雪被,枝桠间挂着的红绳铃铛积了雪,轻轻一晃就落下细碎的雪粒。
守脉堂的窗棂糊着新纸,里面暖炉正旺,桌上摆着厚厚一摞脉记本——从《脉魂传承记》到《秋脉丰收记》,再到各地守脉者寄来的“年度守脉册”
,今天要举办“全年脉魂总结会”
,既是盘点一年的守护成果,更是要给新一批小守脉者举行“传脉礼”
,丹增还把数字孪生库升级为“年度守脉云展厅”
,让千里外的守脉者也能同步见证。
清晨,扎西就带着老人们在脉魂坛旁清理积雪,坛边的“成果罐”
已装满四季信物,今天要新添一个“传承罐”
。
“守脉不是一年的事,是一辈辈往下递的火种。”
扎西摩挲着爷爷传下的巡山杖,杖身的熊爪痕在雪光下格外清晰,“当年我爷爷守脉,就靠这根杖、一双手;现在有了数字库、新法子,但根还在‘传’字上。”
正说着,研学大巴载着新一批孩子到了,为的是检验营的阿力和阿茶,他们手里捧着各自的守脉笔记,要当“小导师”
教新孩子认柏苗。
总结会的核心是“四季脉忆展”
。
守脉堂的墙上挂满照片:春分时认养者种下的双苗、夏至时少年们检验苗情的身影、秋分时晒场上的沙棘果,每张照片旁都贴着对应的脉记摘抄和数字数据。
小卓嘎站在“春脉区”
,指着柏苗生长曲线给新孩子讲:“这根线往上走,是因为我们春天浇晨露、夏天铺柏叶、秋天防虫害,每一步都藏在笔记里,也记在数字库里。”
丹增点开云展厅,屏幕上同步跳出各地的四季成果:武夷山的茶苗长到了半米高,榆林的沙棘筐销量破万,千岛湖的水草净化水覆盖了三个村落,“这些都是‘一脉传万脉’的证明,我们的守脉,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
“传脉礼”
在午后举行。
扎西端着一个木盒,里面装着迷你守脉牌——和年初“生根礼”
的牌子一样,只是多刻了“星火”
二字。
“当年我爷爷给我戴的牌子,只有‘守’字;现在给你们戴的,多了‘星火’,就是要你们把这脉火传下去。”
扎西给每个新孩子戴牌时,都会讲一个守脉故事:给阿力讲爷爷赶熊救柏苗的事,给阿茶讲卓玛改良沙棘浆的事,给千岛湖的小渔讲其其格用红绳预警的事。
老人们则把《守脉传承手册》递给孩子,手册里整合了《乡土脉规记》的技法、《夏脉检验记》的实操,还有各地守脉者的“错题笔记”
,“这手册是‘根’,你们的手是‘芽’,要让根扎深,芽长壮。”
各地守脉者也远程参与了传脉礼。
老李对着屏幕举着茶苗:“我教村里的孩子种茶时,也给他们戴了‘星火’牌,告诉他们要像聚脉坡的孩子一样,守好家乡的山。”
王哥展示着榆林的“沙棘星火营”
:“我们把聚脉坡的‘检验营’搬到了治沙地,让孩子们跟着测沙蒿、系铃铛。”
小张则带着千岛湖的孩子,对着屏幕给聚脉坡的柏苗敬了个礼:“我们也建了‘水脉星火坛’,装着和你们一样的守脉信物。”
云展厅的屏幕上,各地的“星火”
牌连成了一张光网,像雪地里跳动的火苗。
马老捧出的新脉记本《冬脉藏记》,封皮是雪地里的柏苗与星火牌图案,第一页贴着全年守脉的缩影图,旁边是扎西的手书:“冬脉藏,脉魂长;一季守成一岁暖,一星火起万星亮。”
小格桑在本子里画下传脉礼的场景:扎西给孩子戴牌,老人们递手册,云屏幕上的各地守脉者笑着挥手,画的角落,红绳铃铛上的雪粒正慢慢融化,滴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