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4章 秋脉收的实与联 丰收盟(1 / 2)

加入书签

秋分的聚脉坡染着金红,春分认养的柏苗已长到齐腰高,叶片泛着深绿光泽;武夷山的茶苗冒出了细碎的茶芽,榆林的沙蒿苗茎秆挺拔,千岛湖的水草在天鹅滩边织成绿毯。

守脉堂前的空地上,晒着新收的沙棘果,一串串红得透亮,格桑梅朵正领着乡亲们分拣果实——今天要举办“秋脉丰收盟”

,各地守脉者带着自家的“守脉成果”

赶来,既是兑现春时的约定,也是要把“一脉多产”

的守护模式串成线,丹增还把数字孪生库升级成“丰收成果云展厅”

,要让全国都看见守脉的“实滋味”

清晨刚过,村口就传来热闹的车声:武夷山的老李带着新炒的柏香茶,茶罐上印着“柏苗伴茶长”

的字样;榆林的王哥拉着一车沙蒿编的环保筐,筐沿系着红绳铃铛;千岛湖的小张捧着瓶装的水草净化水,瓶身贴着手绘的天鹅图案。

“春天种的苗结了‘果’,咱也得让聚脉坡尝尝咱家乡的守脉味!”

老李刚把茶罐递给扎西,就被晒场上的沙棘果吸引:“这果子红得喜人,和咱的红茶配在一起,就是‘山红水绿’的好味道!”

“守脉成果展”

成了最热闹的角落。

小卓嘎的展台前摆着三本苗情日记:从春时的“柏苗芽记录”

,到夏时的“湿度检验笔记”

,再到秋时的“苗高测量表”

,每一页都画着柏苗与茶苗的生长对比图,旁边还放着丹增打印的数字生长曲线。

“这曲线和我的笔迹对得上!”

小卓嘎指着曲线最高点,“夏至那天我浇了晨露,第二天苗就长了o5厘米,数字和手记都没骗人!”

来自检验营的少年阿力挤在人群里,举着自己的沙蒿养护报告:“我按小卓嘎姐姐的法子铺柏叶碎,沙蒿成活率比去年高了2o,王哥说要把这法子用到治沙地里去!”

月牙泉的沙棘工坊外,飘着甜甜的果香。

卓玛领着乡亲们演示沙棘蜜露的制作,从压榨果浆到酵过滤,每一步都对着数字屏幕上的“标准化流程”

操作,旁边还摆着小格桑改良的驱虫浆样本。

“今年用了‘双检验’法,蜜露的甜度和纯度都达标,还没化学残留!”

格桑梅朵举着检测报告直播,镜头里,老李突然凑过来,把自己的柏棘茶倒进蜜露里:“试试这‘柏棘茶’,守脉的果配守脉的茶,味道肯定不一样!”

直播间瞬间涌来订单,不少网友留言:“要带着家乡的守麦成果来换!”

丹增的“丰收成果云展厅”

里,各地成果实时更新:武夷山的柏香茶销量破千,页面链接着老李的“种茶错题笔记”

;榆林的沙蒿环保筐被纳入当地生态产品采购清单,附带王哥的“沙蒿种植数字档案”

;千岛湖的水草净化水获了环保奖,屏幕上播放着小张和孩子们测水质的视频。

“现在不光是苗长得好,收麦的成果还能帮乡亲们增收!”

丹增点了下屏幕上的“联动按钮”

,聚脉坡的沙棘蜜露、武夷山的柏香茶、榆林的沙蒿筐瞬间形成“守脉产品链”

,页面弹出一行字:“一脉丰收,万脉共享”

午后的“丰收祭”

简单却隆重。

扎西领着各地守脉者走到脉魂坛旁,坛边新添了个“成果罐”

——里面装着柏香茶的茶梗、沙蒿筐的碎条、水草净化水的样本,还有一小瓶沙棘蜜露。

“春天种的是希望,秋天收的是初心。”

扎西拿起一把沙棘果,撒在坛前的土里,“这些成果不是用来换钱的,是要告诉后人,守着脉,就能长出好日子。”

老李跟着撒了把茶籽,王哥放了段沙蒿绳,小张倒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