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8章 脉韵传的远与融 山海契(2 / 2)

加入书签

>

马老牵头订做了新的脉记本,封皮是各地信物的拼贴画,题名《脉韵辐射记》,第一页是全国生态传承论坛的合影,旁边写着:“一脉守成,万脉呼应;乡土的根扎得深,脉韵就能传得远。”

小卓嘎在旁边画了棵枝繁叶茂的柏苗,枝条上挂着各地的植物小牌,写着“柏枝牵茶枝,沙蒿连芦苇”

苏清寒翻开《水脉纪要》,新的批注印在《聚脉守脉图谱》的扉页旁:“脉韵无界,传于山海;守一脉而悟万脉,传一法而融千情,此为大守。”

她抬头望去,丹增正用无人机拍摄“山海脉缘墙”

,小卓嘎领着外地来的孩子种柏苗,格桑梅朵的沙棘产品新包装印上了“山海脉缘”

图案,订单备注里多了不少“学聚脉坡,守家乡脉”

的留言。

离开时,周教授递来论坛颁的“全国生态传承标杆”

奖牌,背面刻着“脉魂传远,山海共守”

;武夷山的老李塞来一包老茶籽:“按你们的法子种,长出苗就拍照片贴你们的脉缘墙。”

陶罐里,又多了这枚奖牌的拓片和各地信物的标本——从聚脉坡的一草一木,到千里外的茶、沙、苇,都在罐里凝成了跨越山海的守护印记。

车窗外,夕阳把“山海脉缘墙”

的影子拉得很长,墙上的信物像一串跳动的音符,与守脉堂的灯光、望脉台的轮廓连成一片。

林砚轻声道:“原来最好的守护,是让聚脉坡的脉韵,变成千万个‘聚脉坡’的心跳,让每片土地的守护,都能听见彼此的声音。”

苏清寒点头,指尖拂过《水脉纪要》里层层叠叠的信物标本,那里藏着最终的圆满:人与脉的共生,从来不是孤独的坚守,是山海相牵、脉韵相传的永恒回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