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茄子满畦紫果盈筐(1 / 2)

加入书签

黑马踏过初秋带露的田埂,蹄尖沾了些湿泥——赶马商人翻身下马,解下肩头印着青茄子图案的粗布袋,手指一倒,细小的紫黑色茄子种就滚了出来,像撒了把碎玛瑙,攥在手里能摸到细微的凹凸纹路,还带着点晒干的田土味。

“这是‘青茄’,霜降前都能长,摘下来放地窖能存到冬天,”

他从布袋里掏出个拳头大的青茄子,表皮光滑,捏着硬实,“就是得防三样:刚出苗时天凉,苗一蔫根就烂,是猝倒病;叶背长红蜘蛛,吸得叶子黄枯落,茄子就长不大;土板结了根扎不深,光长叶不结果!”

阿石接过种子,指腹搓开沾着的细土,转头看向刚清完豇豆藤的地——地里还留着豇豆秆的碎段,用锄头一翻就散,正好松土壤。

阿石带着族人把豇豆地翻得深些,翻出来的豇豆秆碎段用锄头敲得更细,混着提前烧好的草木灰撒回畦里:“草木灰能防猝倒病,秆碎能松土,下雨也不容易板结。”

他又在畦间挖了半尺宽的浅沟,沟的一头连到溪边的蓄水池,用碎麦秆铺在沟底:“麦秆能挡泥,水顺着沟流得匀,根能吸到水,还不涝。”

阿筑帮着把畦整得平些,用脚把畦边踩实:“这样浇水时水不漫,苗长得齐。”

孩子们蹲在畦边,帮着捡地里没碎的豇豆秆,阿石笑着递过一颗刚熟的野果:“等茄子长出来,给你们做茄子炒肉吃!”

茄子种撒下去没几天就冒了芽,嫩黄的芽尖顶着两瓣小圆叶,像撒在土里的小绿伞。

可没过一周,夜里降了次温,早上一看,几棵小苗蔫头耷脑的,叶子灰。

“得搭暖棚!”

阿筑连夜找出去年盖白菜棚剩下的旧麻布,又砍了些细胡杨枝,在茄子畦上搭起半尺高的矮架——胡杨枝每隔一尺插一根,麻布盖在架上,用石头把边角压好。

每天早上太阳出来就掀开麻布通风,傍晚太阳落了再盖严,棚里比外面高两三度。

没几天,小苗就挺了过来,茎秆渐渐变紫,叶子也绿得亮。

又过了些日子,阿药巡田时现茄子叶背有细小的红点——是红蜘蛛!

它们密密麻麻趴在叶背,用指甲一刮就是一层红粉,几片叶子已经开始黄。

“得赶紧治!”

她回部落熬了一锅水:把晒干的艾草和红辣椒段放进陶锅,加满水烧开,转小火煮半个时辰,放凉后加了些熬好的皂角液(皂角能让药液沾在叶上),装进带细喷嘴的葫芦喷壶。

她站在畦边,对着每片叶子的背面仔细喷,连叶柄都没漏——艾草的气味能驱蜘蛛,辣椒水和皂角液能杀卵。

连喷了两天,再看叶子,红蜘蛛没了,新长的叶子油亮油亮的,透着生机。

深秋时节,茄子棵长得半人高,枝桠上挂满了茄子:青茄圆滚滚的,像小拳头;后来混种了商人之前留的紫茄种,紫茄细长,表皮泛着紫光,摘下来沉甸甸的。

女人们提着竹篮来摘茄子:苏清寒挑最嫩的青茄,切小丁和肉末一起炒,茄香裹着肉香,端上桌就被抢光;阿巢把稍老些的紫茄切成条,晒在晒场上,晒到半干时收起来,装进布袋,冬天炖肉时泡软放进锅,又香又有嚼头;她还把长得太老的茄子熬成茄子酱,加些盐和香料,装在小陶瓮里,早上配馒头吃,咸香开胃。

茄子的黄叶和老枝,阿狼收起来切碎,拌进鸡食里——鸡吃了后,下蛋比之前多了三成,每天能捡满满一篮鸡蛋。

没过多久,之前换走豇豆的商队赶着牛车来了,一进部落就闻见茄干炖肉的香味。

阿巢盛了一碗,递给商人,商人尝了一口,茄干吸满了肉汁,又软又香,连说:“这茄干比我带的干货还好吃!”

当场就从牛车上搬下两把新锄头——锄头是铁打的,刃磨得雪亮,比部落里的旧锄头沉实,阿狼用它翻地,一下能挖深半寸,省力多了,换走了四篮新鲜茄子和两袋茄干。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