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豇豆满架长荚垂帘(1 / 2)
牛车轱辘碾过夏季烫的土路,扬起细尘——赶车商人擦了擦额头的汗,从车上搬下粗布口袋,手指一扯绳结,深褐色的豇豆种就滚了出来。
这种子比豌豆种细长,像截小木棍,攥在手里糙糙的,凑近闻有股晒干的豆腥味。
“这是‘长荚豇豆’,天越热长得越旺,”
商人从布袋里掏出一串新鲜豇豆,足有半尺长,翠绿得能掐出水,“就是得防三样:晌午太阳毒,叶子晒蔫了藤就枯;豆螟钻荚里啃,咬得豆粒稀碎;天旱时土裂,根吸不上水,荚就长得短!”
阿石接过种子,指腹搓了搓种皮,转头看向刚清完的豌豆地——地里还留着豌豆藤的碎秆,翻耕后正好保水。
阿石带着族人把豌豆地翻了两遍,翻出来的藤秆碎末全撒回垄间:“这碎秆沤在土里能锁水,天旱也不怕。”
他又让人搬来去年用过的胡杨枝,选粗些的截成六尺长当立柱,比之前的豌豆架高半尺,每隔三尺扎进土里一尺深,再用拇指粗的麻绳在立柱间织成网格:“豇豆藤能爬两丈长,高架能让荚垂着长,不沾土就不烂。”
阿筑还帮着把麻绳拉得紧些,用木楔子固定住:“风大时架不晃,藤就不会断。”
孩子们围着架子跑,偶尔伸手够麻绳,阿石笑着递过一根刚摘的嫩豇豆:“等长好了,让你们摘够!”
豇豆种撒下去没几天就冒芽,芽尖顶着点绿,没几周就抽了藤,顺着麻绳往上爬。
可没过多久,连着晴了半个月,晌午的太阳晒得土烫,豇豆叶子开始蔫。
“得搭遮阳棚!”
阿筑连夜召集族人,去溪边割了芦苇杆,用麻绳编成宽两尺的长帘,再用细木杆搭在豇豆架顶部当横梁,把芦苇帘挂上去。
每天中午日头最烈时,就把帘子放下来,挡住大半阳光;傍晚太阳斜了,再把帘子卷起来通风。
阿石则每天天不亮就挑着木桶去溪边打水,往垄间的浅沟里倒——水顺着沟慢慢渗进土,早上看叶子,又变得绿油油的。
又过了些日子,阿药巡田时现豇豆荚上有细小的虫眼,剥开一个,里面藏着白花花的豆螟幼虫。
“得赶紧治!”
她回部落抱来一大捆苦楝叶和艾草,按三比一的比例放进大陶锅,加满井水烧开,转小火煮半个时辰,放凉后加一小勺盐搅匀,装进带长喷嘴的葫芦喷壶。
她站在豇豆架下,对着豆荚和藤蔓的缝隙仔细喷,连叶背都没漏——苦楝叶的苦味能驱螟虫,艾草的气味还能防其他虫子。
连喷了三天,再看豆荚,虫眼少了,新长的荚子又直又长,像一串串绿帘子垂在架上。
商人路过时,掀开芦苇帘看了看,笑着说:“你们这遮阳棚搭得巧,防虫法子也管用,豇豆长得比我老家的还长!”
盛夏时节,豇豆藤爬满了整个架子,翠绿的叶子间挂满了长豇豆,一串能有四五根,垂下来快到膝盖,伸手就能摘到。
女人们提着竹篮来摘豇豆,指尖捏住豆荚根部,轻轻一掰就断,不一会儿篮子就满了。
苏清寒把嫩荚挑出来,切成长段,和腌好的腊肉一起炒——腊肉的油润裹着豇豆的脆甜,端上桌没多久就被抢光;阿巢则把稍老些的豇豆用盐腌起来,切成段装进陶瓮,一层豇豆一层盐,最后压上青石板,封上黄泥,十几天后就是酸豇豆,冬天配粥吃最开胃。
等藤蔓枯黄了,男人们把秸秆割下来,切碎了拌进猪食里——猪吃了这掺了豇豆秆的食,不到两个月就长肥了一圈,毛色亮得很。
苏清寒还留了些长得最饱满的豇豆,剥开豆粒晒干,装在陶罐里:“这是明年的种子,不用等商队送了。”
没过多久,之前唤走豌豆的商队又来了,一进部落就闻见炒豇豆的香味。
阿巢端来一盘炒豇豆,又舀了一勺酸豇豆,商人尝了一口酸豇豆,酸得眯起眼,连说:“开胃!
比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