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1 / 2)
晨雾像薄纱似的裹着寒月谷,能见度不足丈远,空气里浸着雪后特有的凉。
阿苗拎着竹篮巡田,指尖还裹着薄棉套——怕碰着冻脆的草叶,刚拐过田埂东头,就听见“哗啦”
一声轻响,紧接着是自己的惊呼:“糟了!”
药田东侧的竹围栏倒了大半,断竹斜插在冻土上,竹皮刮破了几株护脉草的叶片,草汁渗在土上泛着淡绿;围栏缺口处的土被踩出凌乱的脚印,深的像野兔的,浅的像山雀的,显然昨夜有野物钻进来过。
她蹲下身,指尖轻轻抚过被踩歪的草茎,草叶还带着冰碴,心揪得紧,声音都颤:“这围栏倒了,再进来野物,刚缓过来的草药就全完了!”
林砚拎着工具袋赶来,目光扫过田边的旧竹垛——那是苏婉当年囤的护田竹,垛顶盖着防雨的油布,边角被风吹得有些卷。
他伸手掀开油布角,果然看见一捆削得整齐的新竹条压在下面,竹条旁裹着张油纸,里面是苏婉的字条:“竹栏倒,旧竹拆段留用、新条交叉捆扎,木柱需深埋三尺固基,忌柱浅风刮倒;竹尖必磨圆,防戳伤爬藤草与幼苗”
。
“母亲早备了补栏的竹条!”
林砚抱起新竹条,竹身泛着浅黄的韧光,是晒透了的好竹。
两人扛着木柱、抱着麻绳往围栏处走,木柱是去年冬天劈的,表面刨得光滑,还留着苏婉刻的“三尺”
记号——怕记不清埋深。
林砚先蹲在倒栏旁拆旧竹,手指捏着竹节处轻轻一掰,脆响过后竹身断开——旧竹虽有些脆,却还结实,他把旧竹截成尺长的段,特意避开有裂痕的地方:“好的旧竹能当横栏,省得浪费。”
截完竹段,他拿起小刀,把新竹条的顶端都磨成圆头:“母亲说竹尖尖了会戳伤爬藤的护脉草,磨圆才安全。”
阿苗握着铁锹挖柱坑,冻土硬得像石头,铁锹插进去时“噔”
的一声,震得手麻。
她咬着牙往下压,每挖一下都要把撬起来的冻土块扔到旁边,坑底挖得平平整整,刚好三尺深:“柱埋深了,再刮大风也倒不了。”
埋木柱时,她往坑里填了层湿泥,再把木柱立进去,用脚把周围的土踩实,又浇了点雪融水——湿泥冻住后能把柱根粘得更牢。
等木柱都立稳,林砚把旧竹段和新竹条交叉搭在柱上:横栏用旧竹,竖栏用新竹,交叉处对齐木柱。
他拿起麻绳,绕着接头处紧紧捆扎,每绕一圈都用力扯紧,结打得又牢又小:“交叉捆才受力匀,松了还会倒。”
阿苗在旁边递麻绳,见他捆得手酸,还帮着拽绳头:“再勒紧点,这样更稳。”
月灵蛊蹲在木柱旁,小眼睛盯着散落的竹片——有片小竹条被风吹到草丛里,它立刻迈着小碎步跑过去,小爪子扒开草叶,把竹片叼出来,跑到林砚脚边仰着脑袋递上去,小尾巴还轻轻扫着他的裤腿,像是在邀功。
林砚笑着摸了摸它的头,把小竹片补在横栏的缺口处。
铜铃从阿苗衣襟里飘出来,悬在围栏上方,蓝光慢悠悠地扫过每处捆扎点。
扫到西北角的接头时,铃身突然晃了晃,还往麻绳处顶了顶——林砚伸手拽了拽,果然麻绳松了半圈,风一吹就能滑动。
他赶紧解开结,重新绕着接头捆了三圈,扯紧后再打结,铜铃这才慢悠悠飘向另一处。
补完围栏时,晨雾已散,日头升到半空。
新补的围栏整整齐齐,竹尖磨圆的横栏贴着地面,没再戳伤草叶,缺口被堵得严严实实,护脉草在栏内静静立着,终于不用怕野物闯入。
阿苗拍了拍手上的土,望着围栏笑:“总算护好了!”
回到婉居,阿苗翻粮瓮时,手指触到层干荷叶——掀开荷叶,底下是袋干红豆,颗颗饱满,透着暗红的光,是去年秋收时苏婉带着她一起晒的,瓮底还垫着层干稻壳防潮。
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