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蕻苗凝绿腌鲜共生(1 / 2)

加入书签

仲春的驿道沾着晨露,新抽的草芽从碎石缝里钻出来,中原商人廖掌柜的驼队就裹着一身潮气来了——三匹骆驼的背上,都搭着浸了水的粗麻布袋,里面的雪里蕻苗挤得密密匝匝,细窄的叶片上覆着层薄薄的白霜,像撒了把碎糖,菜心紧紧裹成小绿簇,指尖一碰,就渗出清冽的汁水。

“这雪里蕻啊,得趁嫩种!”

廖掌柜刚卸下竹筐,就蹲在田埂上拨开苗丛,指着眼下的茎秆给围上来的族人看,“你瞧这茎,捏着软乎乎的才好,要是硬,腌出来就嚼不动了!

就是有三样得留神——这几天风大,天又旱,叶片容易老;叶背藏的蚜虫最可恨,啃出洞来腌着也不鲜;还有晒梅干菜时,要是赶上下雨,一准霉!”

阿石早领着人把芥菜田旁的地块翻好了,土块碎得像筛过,可刚把苗栽下去,日头就毒了起来,不到半天,几棵小苗的叶片就蔫得打了卷。

“别急,咱给菜苗‘搭凉棚’!”

沙筑部落的阿筑扛来几捆细桑枝,和阿狼一起在菜畦边支起半人高的架子,又把姑娘们织的粗麻布盖在上面,挡住正午的日头;阿巢则挑着两只木桶,从水沟里挑来清水,顺着菜畦边的浅沟慢慢灌——那浅沟是他一早用石板砌的,宽不过半尺,水顺着沟底的细缝渗进土里,既不会淹根,又能让土始终润着。

“这样保准叶片嫩!”

阿巢擦了擦额角的汗,指着刚缓过劲的菜苗笑。

过了十来天,雪里蕻苗长到一尺高,茎秆却有点往旁歪。

廖掌柜拎着把小铜剪来了:“得‘打顶’!”

他捏住一棵苗的顶端,“咔嚓”

一剪,把冒尖的菜心剪掉,“顶端会抢养分,剪了之后,养分全往叶片走,叶片才肥厚,腌着也更出味。”

族人们跟着学,阿药的手最巧,剪得又快又齐,还特意叮嘱:“剪下来的菜心别扔,焯水后拌点盐,就是道清爽小菜!”

没几天,有族人现菜叶青背面爬了些小黑点——是蚜虫。

阿药背着药篓就来了,篓里装着晒干的红辣椒和紫苏叶。

“这蚜虫怕辣!”

她把辣椒掰碎,和紫苏叶一起扔进石锅,加清水熬了半个时辰,熬出的水红彤彤的,还冒着辛香,装在喷壶里往菜叶上喷。

喷完第二天再看,蚜虫全掉了,叶片还是绿得亮。

“这法子好,还不沾怪味!”

廖掌柜凑过来闻了闻,连连点头。

转眼到了收菜的时候,田埂上满是族人的笑声。

男人们扛着镰刀,把雪里蕻一棵棵割下来,码在竹筐里;女人们则蹲在田边,把老叶、黄叶摘干净,再搬到阿巢搭好的竹制晾晒架上——那架子离地面两尺高,底下铺着干草,既能通风,又能防地面的潮气。

“先晒大半天,等叶片软了,就堆起来捂一夜!”

廖掌柜指挥着把晒软的雪里蕻堆成半人高的小垛,盖上湿布,“捂一夜能出‘鲜气’,明天再晒透,梅干菜就油亮了!”

晒菜的那几天,族人们轮着守着,怕夜里下雨。

有天傍晚飘了点小雨,阿狼抱着油布就往架子上跑,阿筑也跟着来帮忙,两人手忙脚乱地把油布盖好,才没让菜淋着。

等晒透的梅干菜收下来,黑褐油亮的,抓一把闻,满是醇厚的香味,装在布袋子里,挂在灶房梁上,炖肉的时候丢一把,肉香混着菜香,整个部落都能闻到。

剩下的雪里蕻,就用来腌。

盐伯搬来几口大陶缸,先在缸底撒一层粗盐,再码一层雪里蕻,码一层就撒一层盐,还得有人站在缸里踩——阿狼年轻力气大,脱了鞋站进去,顺着缸壁慢慢踩,把菜里的汁水都踩出来,直到菜被压得严严实实,再用青石压住,最后用黄泥把缸口封死。

“等十天,开缸就能吃!”

盐伯拍了拍缸壁,眼里满是期待。

十天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