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科举作弊和反作弊(2 / 4)

加入书签

这些人都是亲眼所见。

所以,恨其不公!

于是常常一呼百应!

想到这里,赵煦就轻轻靠到坐褥上,道:“卿且试言诸弊……”

章衡红着耳朵,拱手应命。

然后开始介绍起,如今科场上流行的作弊手法。

其实也没什么技术含量。

甚至,好多作弊的法子,在唐代就有了。

而且,这些法子基本都流传到了现代。

依旧是现代考试常见的作弊手段。

比如假借户贯、迁就服纪、增减年甲、诡冒姓名这些手段,都是科举前使用的。

即使是现代隔三差五的,新闻上就会出现,被人冒名上学、冒名考试的情况。

何况如今呢

在没有照相技术和身份证的中古,所谓的验明身份的程序,多数时候就是个摆设。

毕竟,多数人的身份资料上,就那么几句外貌和身高的描写而已。

这就给了很多人操纵空间。

譬如每次科举都有贡生,半道被人挟持,于是让子弹飞的剧情开始上演……

何况,还有人会卖自己的贡生身份!

其他的作弊手段,也都能在现代找到。

怀挟文书,就是带小抄。

计嘱题目,就是考题泄露了。

改易试卷、拆换家卷,就是找了枪手和作弊者同入考场,在考试结束的时候,通过提前收买的贡院胥的配合,将两人的试卷互换。

甚至于,出现过考生不入考场,让枪手代替自己进场考试的事情。

当然,这计嘱题目也好,改易试卷、拆换家卷也罢。

都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起的。

这是衙内们,而且是顶级衙内,才能玩的手段。

而在这些作弊手法之上,还有一种更加返璞归真,但章衡没好意思的说的作弊手段——做暗号!

这是真正的关系户,才能用的办法。

譬如说,真庙时的翰林学士杨大年曾知贡举。

在当年科举前,杨大年还未被正式任命为知贡举的时候。

其家乡的贡生们,登门请教,当问到当年科举的时候,杨大年假装发火,拂袖而去,落下一句:于休哉!

等到到了阅卷的时候,所有呈文上有‘于休哉’的人,全部中举!

还有就是,赵煦上上辈子在今年科举中出现的那桩公案——苏轼知贡举,其门生,同时也是后来被人称作‘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廌就在今年的科场上。

无论是在考前,还是考试结束后,李廌都很得意,甚至曾放出豪言——苏公知举,吾之文必不在三名后!

结果,当放榜的时候。

李廌名落孙山!

为此,李廌的乳母,还自杀了。

苏轼因此愧疚不已,写了一首诗给李廌——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简单的说就是——我眼瞎,把别人的卷子,看成你的了,把你的卷子看成别人的了!

那苏轼把谁的卷子,看成是李廌的呢

答案是——章惇之子章持。

因为,章持在考试前,一直在老家跟着章惇守孝。

在守孝期间据说是跟着老父亲,天天钻研苏轼的文章。

于是写出来的文章,让苏轼误以为是受自己影响很深的李廌。

而李廌为了避嫌,故意偏离自己的风格。

结果写出来的文章,被苏轼认为是某个新党的士子——坊间说是章持。

如今,章衡知贡举,这个公案注定是不会发生的了。

因为,章持需要避嫌。

今年的科举,他已经放弃。

想着这些,赵煦就下意识的摩挲了一下双手,然后看向章衡,问道:“章卿,如今科场之弊,何风最盛”

“自然是怀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