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打窝(5 / 6)

加入书签

余的宽剩钱,给船厂下订单,然后再把造出来的渔船,以每次出海所得鱼获的三成作为租费,租赁给贫困渔民。

    这也是苏轼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下的结果。

    “学士不必自谦!”赵煦摆摆手,说道:“说起来,叫学士长期在登州牧民,是朕愧对学士了!”

    大宋之制,地方亲民官,一任一般二十四个月,最多三十六个月。

    但自真庙以来,因为冗官加剧,所以,大多数知州,都坐不满一任。

    通常,能在一地为官十二个月的,就算合格了,吏部会承认其已任满。

    没办法——官员越来越多,但差遣却是有限的。

    赵官家们只能通过极限压缩官员任期,来提高官员轮换速度,争取做到待阙的官员们,都能轮到一个差遣。

    不至于出现有官员,在吏部待阙待到头发都白了,也没等到差遣的悲剧。

    故此,像苏轼这样,在一个地方,任职接近四年的,在最近百年,属于是极为极为罕见的例子。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真是赵煦亏欠了苏轼。

    毕竟,知州资序,对苏轼来说,其实可有可无。

    最初,其去登州为官,其实就是张方平和司马光安排的,让他走个过场的任命。

    甚至,在最初的计划里,苏轼都不需要到登州上任,在路上就会有旨意将其召回。

    就像司马光最初去陈州上任。

    这都是象征性的任命,就是为了给将要提拔的人镀金,使其具备拜任某个重要官职的资格。

    但,赵煦在中间横插一脚,让司马光真的到了陈州上任,也让苏轼在登州这一待就是将近四年。

    苏轼听着,连忙奏道:“能为陛下效命,是臣的荣幸!”

    这是实话。

    假若司马光上任陈州,属于暴露他个人的短板,让天下人失望。

    那么苏轼这一任登州,却是给他大大的加分了。

    在他上任前的登州,因吴居厚在京东路可持续的竭泽而渔,于是钱都进了赵官家的封桩库!

    老百姓穷的都榨不出油水了。

    那时候的登州,民生凋敝,百姓疲惫,就连官府的府库都没什么积蓄!

    而如今的登州呢?

    户口至少翻了一倍,官府府库,堆满了黄金、白银、交子、布帛。

    数十个船厂,欣欣向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