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打窝(3 / 6)

加入书签

没有检讨,更没有半分反思。

    继续高调,继续豪迈。

    甚至心心念念的,还想着回朝秉政。

    但无论是太皇太后在世的时候,还是赵煦亲政后,都不想用他,甚至都有些厌弃他。

    道理很简单——老身(朕)几为汝所害矣!

    可,这就是苏轼。

    一个永远在路上,永远不会检讨反思自己的人。

    一如,乌台诗案前,他在徐州见到洪水滔天,于是口不择言:“汝以有限之才,兴必不可成之役,驱无辜之民,蹈之必死之地!”

    知道的,以为他在蛐蛐王安石,不知道的,恐怕会认为他在蛐蛐赵官家!

    很巧,赵煦的父皇就是这么想的。

    所以,才有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后,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的苏轼,又管不住自己的手,在给赵煦的父皇的谢恩诗中说: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满篇阴阳怪气的给谁看呢?!

    也就是他生在大宋!

    换任何一个朝代,就这一首诗,他都得人头落地!

    若是哒清……直接九族消消乐!

    所以,赵煦对苏轼其实非常了解。

    甚至,比苏轼自己还了解他。

    苏轼不是苏辙,他心中是没有什么君父概念和忠君的想法的。

    即使有,怕也非常浅薄!

    他是自由的,豪迈的!

    他心中永远燃烧着,少年时的志向。

    所以,指望苏轼和其他人一样,被自己几句甜言蜜语,就忽悠的纳头便拜,那是不可能的。

    以苏轼的性格,赵煦甚至怀疑,指不定这大文豪在听了赵煦的话后,心中正得意洋洋呢!

    但不要紧!

    赵煦在从庆宁宫醒来之后,就已经不在乎,臣子们对他是否真的忠心不二。

    君子论迹不论心。

    只要他们能为自己所用,能帮自己做成事情就够了。

    苏轼也是一般。

    恰好,苏轼除了大嘴巴,爱炫耀外,能力很不错。

    至少,过去三年,他在登州就干的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