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章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1)(5 / 7)

加入书签

bsp;  但他们一朝裹胁叛乱逃亡军士和盗匪合流后,就能转战大半个天下,搅的朝廷焦头烂额。

    张海、郭邈山起义刚刚镇压下去,贝州的王则,又以弥勒下世的口号起事。

    北方不消停,东南也不安静。

    几乎就是在张海、郭邈山起义的同时,东南的海州,爆发了王伦起义。

    彼时的赵官家是何等惊慌失措,朝臣们的震怖之色,可想而知。

    欧阳修更是因此惊呼——强人一伙多过一伙,贼人一年强过一年。

    言下之意就是——大宋朝再不改革,就要吃枣药丸!

    为了不让朝廷吃枣药丸,就只能打开上升通道,尽可能的扩大取士范围。

    就像张元、吴昊,让大宋朝殿试从此不再黜落士人。

    经历了这些起义与暴动后,老赵家立刻解除了几乎所有在科举上的身份限制——只要父祖三代没有谋反作乱的罪行的人。

    不拘是商贾、农民、工匠,还是士大夫,都可以参加科举。

    其后的数十年中,更是不断在庆历兴学运动的基础上,修建学校,大兴教育,广取人才。

    在张海、郭邈山起义之前的景佑五年壬寅榜,大宋取士三百一十人。

    但到了张海郭邈山起事之后的庆历二年壬午榜,取士数字就飙升到了四百三十二人。

    下一届,庆历六年的丙戌榜,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五百三十八人的高峰。

    但,当朝廷绞杀了张海、郭邈山起义,平定了贝州王则之乱,又扑灭了王伦的起义后的皇佑元年已丑榜,取士人数滑落回四百九十八人。

    到了太平的嘉佑年间,取士人数更是一路下跌。

    譬如嘉佑二年,还取士三百八十八人。

    但到了嘉佑四年,就只取了一百六十五人。

    其后的嘉佑六年、嘉佑八年的科举,都徘徊在两百以下。

    这说明了什么?

    家人们,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那为什么,现在的科举一次取士都在六百上下?

    今年更是要达到七百以上?

    答:因为,赵煦祖父英庙是小宗入继,在位期间又搞了濮议。

    为了维稳,也为了拉拢人心。

    所以,英庙一上来,就开始放水。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