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九章 熙河人的教育发展之心(4 / 6)

加入书签

; 几乎所有棉庄,都是其父祖带着他们,指挥着部族的农奴,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

    所以,大部分人不仅仅日常参与到了棉庄的管理中。

    他们还参与了开荒、修渠、建造水车、打造农具等等大量事务。

    除此之外,他们同时还是部族里的军事贵族/州县的军官。

    在元祐元年的战争中,包括包诚在内的人,都曾披甲执弓,跟着父祖出战,甚至亲自带队冲锋陷阵。

    和熙河的这些上过战场,管过棉庄,开过荒,凿过渠,建过水车的衙内们相比。

    被他们邀请来的士人,除了读书比他们厉害外。

    大部分人在其他所有方面,几乎都被完爆。

    当然了,也有例外。

    毕竟,屡试不第的士人中,经常会出现‘时运不济’,但其实才干,远超其他人。

    只要得到机会,便能瞬间逆袭,成就大业的人。

    这都很正常。

    不正常的是,今年的贡生里,这样的人才出现的概率有些高。

    比如说包诚,在与那十几个他所结交的士人,交谈后就愕然发现。

    这十几人中,居然有足足三个,无论是见识还是为人,都叫他为之倾心。

    一问之下,包诚得知,这些人中最大的一个,从熙宁九年就开始赶考,一直考到如今,已经连续考了四次。

    这次若再不中,下次他就有资格申请参加特奏名考试了。

    ……

    文彦博接到包诚派人送来的拜帖,只看了一遍,就笑了起来:“诞哥儿(包绶乳名),做得好大事!”

    “连这熙河包氏,都来认老夫了!”

    “善!善!善!”

    熙河包氏,那可是熙河豪族!

    其横跨数州之地,丁口十余万,有棉庄数十,牧场千里!

    这样一个地方实力派,能主动登门、认亲。

    对于文彦博来说,意义重大!

    于是便召来了文及甫,命其去包府与包诚相见。

    并叮嘱他要以礼相待,不要怠慢了。

    文及甫领了父亲的命令,当即出门,直奔汴京学府内的包宅。

    到了地方,文及甫才知道,包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