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九章 熙河人的教育发展之心(3 / 6)

加入书签

教自己家的孩子开蒙。

    而这样的人,在整个沿边地区,都是奇缺。

    偶尔出现一个,都是各地的宝贝。

    好在,沿边各路奇缺的人才,在汴京城里多的是!

    尤其是科举的时候,天下诸路士人汇聚汴京。

    毕竟,天下诸路的贡生们,都是苦学过韵书,能说一口流利的正韵的人材。

    这样的人,是最好的蒙师人选。

    只不过,大多数人,大抵都不会愿意前往熙河。

    只有那些穷困潦倒,屡试不中,却还没到可以考特奏名进士年龄的贡生,才有可能答允熙河的邀请。

    故而,包诚在贡院的时候,除了考试,重点就是留心这样的人。

    在他有意结交下,认识了十几个考了三次科举,出身微寒,孑然一身的贡生。

    于是,包诚便邀请了他们省试结束后,到他暂居的熙河邸店相会。

    这些人本来就盘缠用尽,正不知道,该去何处落脚,如今得了包诚这样的贵公子相邀,自然乐得蹭一顿免费的酒肉,便纷纷答允下来。

    省试结束后,出了贡院,就跟着包诚,到了熙河邸店。

    包诚自也不是小气的人。

    早已经派人在邸店顶楼,准备了一个大间,备好了酒菜。

    不止他如此。

    其他熙河入京赶考的士子,也都是这样做的。

    一时间,熙河邸店内,座无虚席,从大堂到楼上的各个雅间、厢房,全数爆满。

    数百名士人,与熙河的士子,共聚一堂,推杯交盏之间,就已交换了表字,论了年齿,然后开始了称兄道弟。

    不得不说,熙河的士人,可能文章、诗词,拍马也不及其他诸路的士人。

    但论起人际关系的处理,却都是特长生!

    毕竟,他们在家里,除了读书外,主业就是管人。

    一个棉庄,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

    除了底层的各族雇工,还有汉人监工、农官。

    想要管好一个棉庄,使棉田内外的事情,都井井有条。

    可不止得会做人,还得懂得画饼,知道笼络人心,更得能耐得了性子,吃得了苦。

    而恰好,这一代的熙河棉庄主,都是第一代棉庄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