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有多喜欢丞相呢(1 / 2)

加入书签

新视频的开场白便是一个触及无数人心灵的问题:

【花国人有多喜欢丞相呢?】

话音未落,天幕上开始播放经典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

各朝各代,尤其是认识或知晓诸葛亮的人,顿时激动起来。

“是诸葛孔明先生!”

“之前那个弹棉花的也是这位!”

诸葛亮之后朝代的人们,心中更是涌起无限的敬仰。

“那可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武侯啊!”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千古楷模!”

各种各样的赞誉之词在人们心中回荡。

蜀地,一位白苍苍、头上缠着布巾的老人颤巍巍地指着天幕,对身边的孙儿激动地说:

“看!

那是诸葛阿公!

是保佑我们蜀地的神明!

后世娃娃们还记得他,好啊!

怎么能不喜欢呢!”

在蜀地民间,诸葛亮早已被神化,深受爱戴。

然而,视频接下来的内容,却出了单纯的敬仰,揭开了一段更为深沉、更为动人的历史篇章:

【因为一个约定,佤族人民便在祖国的西南边疆,守护了一千七百年。

“约定?一千七百年?”

各朝代的观众为之动容。

一些熟知三国故事的人立刻联想起来:

“莫不是丞相南征,七擒孟获之后的约定?”

“是了!

定然与那时有关!”

“没想到,当年之事,竟有如此绵长的后续”

视频用悠扬而肃穆的音乐,配合着西南边疆的壮丽山河画面,以及佤族人民质朴刚毅的面容,缓缓讲述:

【相传,当年诸葛亮南征至佤山,深受当地佤族先民的拥戴。

【他教导佤族人民建房、种谷、编制衣物,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

【临别时,诸葛亮将一支箭镞折断,与佤族领立下盟誓,嘱托他们世代守护这片中国的西南门户。

【自此,佤族人民便将此誓铭记于心。

无论朝代如何更迭,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他们始终牢牢守卫着这片祖先承诺过的土地,跨越了整整一千七百年的时光。

看到这里,各朝各代的观众无不震撼。

“竟能如此!

一个承诺,守了十七个百年!”

“这佤族,竟是如此重信守诺、忠贞不渝的民族!”

“难怪后世花国之人如此敬仰丞相,他的恩泽与威望,竟能穿透千年,化作一个民族永恒的信念!”

李世民深深动容叹道:“诸葛武侯之德化,竟能如此深远!”

“使一族百姓千七百年而不忘其志,甘为之守土安疆!”

他既敬佩诸葛亮的遗泽,更感佩佤族人民的坚守。

刘彻亦是神色肃然:“一诺千金,朕今日方知,何为真正的‘教化’!”

而身处三国季汉的诸葛亮本人,正于成都丞相府中批阅公文,抬头望见天幕,听闻这段他尚未经历手中的笔骤然停顿。

【紧接着视频旁白继续:“1934年,约翰牛武装侵占云南班洪、班老等佤族地区。

【在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以班洪、班老王为的佤族17个部落,以‘阿祖阿公’诸葛亮的名义,联名出了《佤山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

“以以亮之名?!”

三国季汉,成都丞相府中,诸葛亮手中的羽扇骤然停滞。

他望着天幕,想象着千百年后,在那西南边陲,那些他曾教导、抚慰过的族民后代,在强敌压境、家园将倾之际,竟高举着他的旗帜,向祖国求援、向同胞明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