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伦敦腔(1 / 2)
【紧接着视频切换到高志凯教授的独白:“我过去经常去三哥那,过去经常去三哥那里。”
】
各朝各代的观众一听,顿时生出一种“原来如此”
的感觉。
“难怪!
难怪你如此了解三哥的脾性,原来是常来常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此乃兵法要义,此人深谙此道啊。”
紧接着,高志凯教授分享了一个他总结出的、颇为奇特的“经验”
:
【“我有一个习惯,如果面对面跟三哥待在一起的时候,如果跟他们怎么讲都不听,”
】
【他微微前倾身体,仿佛在分享一个秘密。
】
【“我会用最正宗的剑桥英语或者牛津英语跟他们说话,用最标准的约翰牛英语跟他们嚷嚷几句,”
】
他脸上露出一丝微妙的笑意,【“他们马上就会安静下来了。”
】
“嗯?”
刘彻听得疑惑,“伦敦腔?牛津英语?此乃何物?是那个‘约翰牛’国度的语言吗?”
他对这种凭借“口音”
就能压服对方的奇事感到十分新奇。
民国时期,一些有过留学经历或关注国际局势的有识之士,听到这里,心情却复杂了许多。
“唉”
一位先生叹了口气,“没想到三哥那边,崇洋媚外之心竟如此深重?”
“连带着对宗主国的标准口音都这般敬畏?”
另一人联想到印度曾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摇头道:
“三哥那边的情况,怕是骨子里已然形成了一种等级观念?”
“认为带着标准‘贵族’口音的英语,便代表着更高的权威和地位?”
“可悲,可叹!”
【视频中,高志凯教授用一种带着些许无奈又确有效果的语气总结道:】
【“这样三哥吧嗒就矮了几分,我是屡试不爽啊。”
】
“吧嗒就矮了几分?”
嬴政品味着这个生动的描述,眉头微蹙,感到难以理解。
“约翰牛的英语?三哥自身没有传承久远的语言吗?”
“为何他人用一种标准的异邦语言呵斥,便能令其气焰顿消,自觉矮人一头?”
他深知语言统一对凝聚国族的重要性,因此对这种现象倍感困惑。
李世民也若有所思:
“看来,这非单纯口音之故,乃是其背后所代表的一段被征服、被统治的历史阴影仍在作祟。”
“高志凯此人,竟是连对方心底这最深层的烙印都摸得一清二楚,并加以利用。”
朱元璋则是嗤之以鼻:
“哼!
没骨气!
还是自个儿的脊梁骨得挺直!”
黎哲看着高志凯教授那“屡试不爽”
的笑容,心中感慨之余,顺手点开了视频的评论区。
他很好奇,后世的网友们会如何解读这种现象。
热评第一条,便是一个直击核心的疑问:
【“三哥为什么会这样呢?”
】
这个问题,也恰恰是各朝各代无数观众心中的疑惑。
“是啊,为何会如此?”
“看其国也不小,其民也不少,何以对一异邦口音敬畏至此?”
一些思维敏锐、或对近代史有所了解的人,心中已有了模糊的答案:
“这还用猜?定是被那‘约翰牛’欺负惨了呗!”
果然,下方的评论清一色地给出了简洁而沉重的答案:
【“三哥被约翰牛殖民了几百年。”
】
“殖民”
这两个字,对于民国时期的许多学者和有志之士而言,格外刺耳和刺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