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卢浮宫展触觉刺绣成新名片(1 / 3)

加入书签

巴黎的清晨,阳光透过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洒在古老的石板上,折射出七彩的光晕。

昨夜的丑闻风暴仿佛被这阳光涤荡干净,取而代之的,是全世界对东方艺术前所未有的好奇与期待。

“东方非遗展”

正式向公众开放。

展厅入口处,原本应该悬挂着《百鸟朝凤》简介的地方,如今换成了一块特殊的电子屏。

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一段无声的黑白影像:小满坐在绣绷前,双眼紧闭,手指如蝶,在丝线上翻飞。

影像下方,一行法文和英文格外醒目:“《百鸟朝凤》——触觉的奇迹,指尖的重生。”

姜芸、小满和林晓站在展厅一角,看着如潮水般涌入的观众,心情复杂而激动。

人们的目光先被那幅盲绣版的《百鸟朝凤》所吸引。

它被放置在展厅中央,周围没有冰冷的玻璃展柜,只有一圈柔软的丝绒护栏。

旁边立着一个精致的牌子,上面用法文写着:“请用您的指尖,感受艺术。”

起初,观众们只是驻足观看,对着那厚重而富有层次的针脚啧啧称奇。

一位白苍苍的法国艺术评论家,拿着放大镜仔细端详了许久,对身边的同行说:“这不符合任何已知的刺绣流派。

它的针法既有苏绣的细腻,又有一种……一种原始的、充满生命力的力量。

这简直是用丝线在作雕塑!”

他的话音刚落,一个金的小女孩在母亲的鼓励下,怯生生地伸出小手,轻轻触摸了一下凤凰的翅膀。

“妈妈,它……它在动!”

小女孩惊讶地叫道。

这一声惊呼,仿佛打开了某种开关。

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尝试,他们闭上眼睛,用指尖去探索这个由丝线构成的奇妙世界。

“天哪,我能感觉到凤凰羽毛的层次感,从根部到尖端,每一根都不同。”

“这片荷花瓣,边缘是光滑的,中间却有一种颗粒感,就像真的露珠。”

“你们摸摸凤凰的眼睛,这里的感觉最特别,有一种……温度。”

人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这幅作品,不再仅仅是视觉的欣赏品,它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跨越感官的互动体验。

盲人记者在玛利亚的引导下,缓缓地、完整地抚摸了整幅作品。

当他最后触摸到凤凰冠上那一点几乎看不见的血渍时,他激动得浑身颤抖,对身边的录音笔说:“我‘看见’了。

我第一次‘看见’了凤凰的火焰,‘听见’了百鸟的歌唱。

这不是刺绣,这是生命的印记。”

这篇报道被刊登后,触觉刺绣彻底引爆了巴黎的艺术圈。

它被誉为“献给黑暗世界的光明诗篇”

,小满的名字,与“奇迹”

、“天赋”

、“坚韧”

这些词汇紧紧联系在一起。

而姜芸的另外两件作品,同样大放异彩。

那幅经过化学固色技术修复的荷花绣屏,被专家们用高倍放大镜反复研究。

他们惊叹于金线的韧性与光泽,完全无法相信这是现代化学技术与传统工艺完美结合的产物。

一位来自大英博物馆的纺织品修复专家,拉着姜芸的手,恳切地希望能学习这项技术,他说:“这不仅是在修复文物,这是在赋予文物第二次生命。”

小满的盲绣《星空》,则被安置在一个光线幽暗的独立空间。

观众们走进去,仿佛置身于静谧的宇宙。

那用不同材质、不同针法绣出的星辰,在微光下呈现出立体的、深邃的质感。

许多人在这里一待就是半小时,他们说,能感受到宇宙的浩瀚与内心的平静。

展览的第三天,一个特殊的到访者让整个展厅都为之沸腾。

法国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