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触觉的种子石沟村的夜与光(2 / 3)

加入书签

闪烁着一点灵动的光。

翠婶凑了过去,眼神瞬间就被吸引了。

她伸出手指,几乎是虔诚地,轻轻拂过那对“鸳鸯眼”

她的指尖在金线上来回摩挲,从针脚的走向到丝线的质感,一寸一寸地感受着。

她的表情从最初的挑剔,慢慢变成了惊讶,最后化为一丝难以置信的赞叹。

“这……这金线……既有老金线的厚重,又比它更挺括,光泽也……也正。”

翠婶喃喃自语,她抬起头,看着姜芸,“这真是用你说的那个……化学固色剂弄的?”

“是的。”

姜芸指着绣屏的另一角,“这里有一块样品,我们做过测试,用开水泡过,用刷子使劲刷过,您看,丝毫没有损伤和褪色。

如果用传统方法,恐怕早就脆化了。”

她又拿出张师傅那幅褪色的牡丹图,两幅作品一新一旧,一明一暗,形成了最直观、最有力的对比。

“我不是要否定传统,”

姜芸的声音诚恳而有力,“传统是我们的根,但根也需要吸收新的养分才能长得更壮。

我们老祖宗用明矾,在那个时代就是‘化学’。

我们现在做的,只是用更科学、更稳定的方法,让我们的苏绣,能抵御住时间的侵蚀,能走得更远。”

翠婶沉默了,她低头看着自己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又抬头看看姜芸清澈而坚定的眼睛。

她想起了自己那些因为褪色、脆化而卖不出去的旧绣品,想起了儿子开学时凑不齐的学费。

良久,她长长地叹了口气,拿起桌上的绣针。

“姜老师,你教我吧。

我……我想试试。”

有了带头人,僵局被打破。

其他绣娘也纷纷拿起针线,课堂重新恢复了生气。

然而,新的问题很快又出现了。

在人群的角落里,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正低着头,眼圈红红地跟自己面前的绣绷较劲。

她叫丫丫,是村里唯一的聋哑绣娘。

她听不到姜芸的讲解,只能靠看别人的动作来模仿。

可刺绣的精髓,往往在那些口耳相传的细节里——针尖入线的角度,手腕力的轻重,丝线捻动的松紧……这些,她都感受不到。

她手里的丝线一次次被拉断,绣出的针脚歪歪扭扭,像一条条挣扎的蚯蚓。

旁边的婶子想帮她,比划了半天,丫丫却急得满脸通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最后猛地放下绣针,捂着脸跑出了堂屋。

气氛再次变得有些尴尬。

“唉,这孩子,命苦。”

石根村长叹了口气,“从小就听不见说不了,可偏喜欢绣东西。

她娘说,这是她唯一的念想。

可惜了,这手艺,学不了。”

姜芸的心被揪了一下。

她看着丫丫跑出去的背影,想起了小满。

小满虽然眼盲,但至少还能听见,能交流。

而丫丫,被困在了一个无声的世界里。

就在这时,一直安静地坐在旁边,默默观察着一切的小满,站了起来。

她没有说话,只是对姜芸和林晓做了一个“交给我”

的手势,然后端起自己那碗还没动过的水,拿着一块干净的布,也跟着走了出去。

夜幕降临,石沟村陷入了寂静,只有几户人家的窗户透出微弱的油灯光。

姜芸和林晓住在村委会临时腾出的一间小屋里,土坯墙,硬板床,条件艰苦,但她们毫无怨言。

“今天……还是不太顺利。”

林晓一边铺床,一边说,“尤其是那个丫丫,看着让人心疼。”

姜芸望着窗外墨蓝色的夜空,远处山峦的轮廓像沉睡的巨兽。

“技术推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不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