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泥土里的根指尖上的光(3 / 3)
,虽然针脚还有些歪斜,但那线条的走向,丝线的光泽,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惊的生命力。
土坯房里,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眼前这一幕震撼了。
他们看着跪在地上,手把手教导聋哑姑娘的小满,看着那个曾经自卑、沉默的阿杏,此刻正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指尖的世界里,眼中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芒。
“触觉……教学法……”
林晓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泪光。
她忽然明白了。
对于这些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有身体障碍的绣娘来说,复杂的理论是隔阂,而最原始、最直接的触觉,才是打破一切壁垒的通用语言。
这个现,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所有的阴霾。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小满的“触觉教学法”
被迅推广。
她让绣娘们闭上眼睛,用指尖去记忆针法,去感受丝线的生命力。
而那些聋哑的绣娘,因为触觉比常人更敏锐,反而学得最快,成了最好的“助教”
。
石磨村的土坯房里,第一次充满了欢声笑语。
绣娘们不再为复杂的比例愁,她们在指尖的方寸之间,重新找回了自信与尊严。
傍晚,姜芸没有回县城安排的住处,而是和绣娘们一起,睡在村委会的土炕上。
夜里,她听着身边绣娘们均匀的呼吸声,闻着空气中泥土和桑叶混合的淡淡清香,心中一片宁静。
她看着窗外那轮皎洁的明月,忽然明白,苏绣的根,不仅仅在苏州的园林里,在博物馆的玻璃柜中,更深深扎根在这些贫瘠却坚韧的土地上,扎根在这些绣娘们粗糙却灵巧的指尖。
技术是枝叶,而人心,才是根本。
就在她思绪万千时,手机轻轻震动了一下。
是刘主任来的信息。
“姜芸同志,省里决定下个月举办‘非遗扶贫成果展’,点名要我们合作社牵头,把石磨村的故事和新技术一起带上省城的大舞台!
这是给咱们苏绣争光的大好机会啊!”
姜芸看着那条信息,嘴角缓缓上扬。
她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或者说,一场更盛大的花开,正在前方等待着她们。
而这一次,她们不再是孤军奋战。
她们的身后,站着无数双渴望光明的眼睛,和无数双创造光明的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