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金线映日明暗潮随影生(2 / 3)

加入书签

道:“每个绣娘的手劲不同,金线的松紧度可根据自身调整,以绣面平整、金线有光泽为准。”

写完后,她把手册递给张师傅:“张师傅,您经验足,看看还有哪些老规矩要加进去,比如绣不同图案时,金线的用法有没有讲究?”

张师傅接过手册,戴上老花镜慢慢翻着,手指在纸上轻轻点着。

翻到空白页时,他停下笔,想了想,接过姜芸递来的钢笔,在上面写道:“绣龙凤时,金线需泡足十八分钟,取‘龙凤呈祥,长久之意’;绣花鸟时,泡一刻钟即可,取‘花鸟灵动,不滞涩’。

老辈虽没说为什么,但这么多年下来,这么绣的金线最显活气。”

他写完后,把钢笔还给姜芸,叹了口气:“以前总觉得化学的东西是旁门左道,现在才明白,不管是灵泉还是固色剂,只要能把苏绣留住,就是好法子。”

姜芸刚想说话,口袋里的手机响了,是县扶贫办的王主任。

她走到窗边接起电话,王主任的声音透着股兴奋:“姜芸啊,你们合作社的化学固色技术,周边几个贫困村的绣娘都听说了,昨天有三个村的村干部来找我,说想让你们派人教教她们。

还有,非遗扶贫专项基金的申请批下来了,后续购买固色剂的钱,基金能补贴一部分,你们不用太担心成本问题。”

挂了电话,姜芸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

之前她还在愁,贫困村的绣娘大多家境不好,固色剂虽然不贵,但长期买下来也是笔负担,现在有了基金补贴,推广起来就顺利多了。

她转身想把好消息告诉大家,却看见张师傅正对着手册上的“桑叶采摘时间”

皱眉。

“张师傅,怎么了?”

姜芸走过去问。

张师傅指着那行字:“清晨带露采摘是好,但现在合作社的桑叶田不够用了,咱们自己绣娘用还勉强,要是推广到三个村,桑叶肯定不够。

之前我跟你说过,老辈种桑叶,都是选朝南的坡地,桑叶长得肥,汁液也足,咱们合作社现在的桑叶田是平地,产量和质量都差些。”

姜芸心里一动。

张师傅说的朝南坡地,她倒是知道一处——在离合作社十里地的王家村,那里有片废弃的坡地,之前扶贫办想用来种果树,后来因为缺水没种成。

要是能把那片坡地改成桑叶田,不仅能解决桑叶不够的问题,还能帮王家村的村民增加收入。

她刚想跟张师傅说这个想法,就看见周玲拿着手机跑过来,脸色有点白。

“姜姐,你看这个。”

周玲把手机递给姜芸,屏幕上是个微信群聊界面,群名叫“省城化工厂技术交流群”

,里面有个人了张照片,照片上是几张纸,上面写着“苏绣化学固色配方”

,下面还附了句:“这是我从李工程师的实验室里拿到的,有需要的可以私我,价格好说。”

姜芸的心猛地一沉。

李建国的实验室只有化工厂的几个核心员工能进,这个人能拿到配方,肯定是化工厂里的人。

她赶紧翻聊天记录,现照片的人网名叫“老陈”

,头像是化工厂的1ogo。

她记得李建国提过,化工厂有个姓陈的员工,之前因为私自泄露技术资料被警告过,没想到这次竟然把主意打到了合作社的配方上。

“姜姐,这配方要是被人拿去卖了,以后会不会有很多人用这个法子,咱们合作社的技术就不值钱了?”

周玲声音颤,眼里满是担心。

姜芸捏紧手机,指尖冰凉——她不怕别人学技术,毕竟苏绣的魂在针脚上,不是靠个配方就能抢走的,但她怕有人用劣质的固色剂冒充,坏了苏绣的名声。

之前李建国就说过,要是固色剂浓度掌握不好,不仅会让金线暗,还会损伤传统丝线,到时候消费者以为是苏绣的质量差,遭殃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