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伪章现形惊众座绣谱残页藏灵泉(2 / 3)

加入书签

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

金丝眼镜男想把“史料”

收起来,却被玛利亚伸手拦住:“这些伪造的史料,我们会交给国际非遗保护组织备案,以后山崎株式会社若再涉及非遗相关项目,都会被重点审查。”

这时,姜芸终于解开了蓝布包,把乾隆御赐的“百鸟朝凤”

绣稿展开。

纸稿在长桌上铺开来,凤凰的尾羽用细笔勾了纹路,每一根都带着当年画师的力道,右上角的“乾隆御览”

朱印虽淡,却能看清印泥里掺的朱砂颗粒——那是清代官印特有的做法。

“山崎先生,”

姜芸的声音很稳,指腹在凤凰的眼睛上轻轻碰了碰,“这绣稿是苏州织造局的官藏,比你那本假图谱早了一百二十年,上面的‘虚实针’记载,比你说的‘引箔绣’详细十倍,你说苏绣从东洋传入,请问这御赐绣稿,也是从东洋传进清宫的吗?”

山崎的脸彻底白了,他看着绣稿上的针脚示意图,又看了看玛利亚手里的《公约》,喉结动了动,却没出声音。

旁听席上的王主任放下笔,悄悄把笔记本上“支持外资”

几个字划掉,改成了“保护非遗优先”

听证会休庭时,夕阳已经斜斜地照进听证厅,把长桌上的纸稿染成了暖黄色。

玛利亚拉着姜芸走到角落,从包里拿出张照片,是张老照片,上面是个穿民国旗袍的女人,手里拿着本日记,封面和姜芸第一卷现的古绣夹层日记一模一样。

“我在巴黎的非遗档案馆见过这本日记的残页,”

玛利亚的声音压得很低,“上面提到‘灵泉养线,固色百年’,你知道‘灵泉’是什么吗?”

姜芸心里一震,指尖突然想起空间里灵泉最近的变化——水量虽减,却在修复绣品时格外“认”

桑蚕丝,难道和这日记有关?她刚想追问,张师傅突然走了过来,手里拿着张从老绣谱里掉出来的残页,纸面上只写着“灵泉配染,桑叶为引”

六个字,墨迹已经灰,却能看清是用毛笔写的小楷。

“芸丫头,你看这个,”

老人的手指在残页上摩挲,“我师父说过,以前的绣娘用‘特殊水’泡线,绣品能保百年不褪色,难道就是这‘灵泉’?”

姜芸接过残页,指尖触到纸面上的笔痕,和御赐绣稿上的笔迹隐隐有些相似。

她抬头看向窗外,夕阳把云彩染成了橘红色,像极了灵泉池边的霞光。

山崎雄一正和金丝眼镜男低声争论,手里的“史料”

被揉得皱,而远处的合作社方向,小满正用手语和绣娘们比划着什么,绣绷上的“星空”

又多了几颗星星,针脚细得像落在纸上的光。

“我也不知道‘灵泉’是什么,”

姜芸把残页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但我想,老祖宗留下的话,总有道理。”

玛利亚看着她口袋的位置,笑了笑,没再追问,只是把一张巴黎的地址写在便签上,递给她:“要是想查日记的事,可以联系这个档案馆,他们藏着不少东方非遗的资料。”

晚风从听证厅的门缝里吹进来,带着巷口栀子花的香味,落在姜芸手里的便签上。

纸上的巴黎地址笔画工整,却在末尾画了个小小的绣针图案,和她空间里的金针一模一样。

她捏着便签,又摸了摸口袋里的残页,突然觉得,这场非遗保卫战,好像才刚刚揭开一角——山崎的阴谋只是开始,灵泉的秘密、民国日记的线索,还有玛利亚背后的巴黎关联,都在等着她去解开。

听证厅的灯渐渐暗了,长桌上的御赐绣稿被重新裹进蓝布,老绣谱躺在张师傅的臂弯里,窃听器和假史料被装进证物袋。

姜芸走出听证厅时,天边的最后一抹霞光刚好褪去,巷口的路灯亮了起来,暖黄的光落在她的鞋尖,像铺了条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