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手册显秘绣房融冰(1 / 3)
后半夜的月光透过窗棂,在里屋的土地上洒下一道细长的银痕。
姜芸躺在床上,听着院外老槐树的叶子被风吹得沙沙响,毫无睡意。
王强那句“有人在耳边教我针法”
,还有青花碗里闪过的旗袍影子,像两根细针,扎在她心里挥之不去。
她悄悄起身,没点灯——怕惊醒隔壁临时住下的王强(昨晚王桂香走时,担心儿子再犯病,求姜芸让他在合作社客房暂住),只借着月光摸向木柜。
拉开最底层抽屉时,青花碗的轮廓在暗处泛着微弱的光,碗底还沾着几星灵泉水的残渍。
“该去空间看看了。”
姜芸指尖触到碗沿,默念起上次进入空间的口诀(苏婉清日记里写的“以针为引,以心为媒”
),指尖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温热,眼前的景象瞬间变了。
还是那个堆满绣品的空间:四面墙上挂着不同年代的苏绣,有清代的“百子图”
,也有民国的“山水绣轴”
,中间的石台上,灵泉池泛着淡淡的银光——比第九十四章救王强时更暗了,像蒙了一层薄灰,水面连涟漪都少了几分。
姜芸快步走到石台旁的木桌前,桌上放着那个刻有“民国三十八年”
的木盒。
上次打开时,只看到苏婉清的绣针和灵泉使用手册,这次她特意把手册拿出来,摊在月光下(空间里的月光似乎是永恒的,不随外界变化)。
手册的纸页已经泛黄,前几页记录着灵泉的基础用法:“灵泉可润丝线、补绣品,然每用一次,耗绣娘寿元,白为记”
“若遇古绣濒危,以灵泉浸之,需辅以绣娘精血,方得保全”
——这些她都已知晓。
可最后三页,始终是空白的,像被人用米汤糊过,怎么擦都没字迹。
“难道真要像日记里说的,用‘传承之念’才能激活?”
姜芸想起第九十四章救王强时,王强说“有人教针法”
,又想起自己每次教绣班学员时,鬓角的白会少几根——或许,这手册的空白页,需要的不是别的,正是灵泉与“传艺”
的关联?
她走到灵泉池边,用指尖蘸了一点灵泉水,滴在空白页的第一行。
水痕慢慢晕开,原本空白的地方,竟渐渐显露出黑色的字迹,像墨汁在宣纸上扩散:
“灵泉非独属于一人,乃历代绣娘匠心所聚。
若寿元将尽,可集众匠之心——每有一人习得核心针法,诚心传承,灵泉便得滋养,绣娘寿元可复。”
姜芸的心跳猛地加快,指尖都有些颤。
原来“传承续命”
不是她之前想的“教一个人少一根白”
那么简单,而是要“众匠之心”
——学员得是“诚心传承”
,不是为了赚钱应付了事。
第九十四章她教张桂兰“标准化针法”
时,白少了两根,想必是张桂兰真心想把技艺学好;可教王强偷学那几次,白没少,就是因为他当时只想着走捷径。
她又蘸了点灵泉水,滴在第二行空白处。
字迹再次显现,却只露出一半:
“灵泉之源,藏于‘凤穿牡丹’嫁衣之……”
后半句突然断了,像是被什么东西抹去了,只剩下模糊的墨痕。
姜芸反复滴灵泉水,那半句话始终没再显现,反而灵泉池的光芒又暗了几分,她的头皮开始麻——看来一次只能激活一行,再多用灵泉,又要耗寿元了。
“凤穿牡丹嫁衣……”
姜芸喃喃自语。
她母亲留下的是“百鸟朝凤”
嫁衣,省博物馆之前提过有件“凤穿牡丹”
嫁衣和她母亲的款式相似——难道灵泉的源头,和那件嫁衣有关?这算是解答了“灵泉终极秘密”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