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绣稿藏旧秘暗探窥针法(1 / 3)

加入书签

晨雾还没散,合作社绣房的玻璃窗上就凝了层薄霜。

姜芸踩着露水走进院子时,就听见里面传来细碎的“簌簌”

声——是学员们穿针引线的动静,混着煤油灯没散尽的淡淡烟味,在清晨的空气里格外踏实。

她推开门,暖意先裹住了脚。

三十多盏煤油灯在绣绷旁亮着,橘黄色的光映在学员们低头的脸上,连鬓角的碎都染了层柔光。

小满坐在最里面的角落,背对着门,手里的绣针在米白布面上翻飞,针尾的银线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像落在布上的星子。

“姜社长来了!”

靠门的李婶先看见她,手里的绣绷顿了顿,“你快看看小满这孩子,昨晚琢磨出个新针法,绣的荷花比真的还水灵。”

姜芸走过去,小满听见动静,抬头露出个腼腆的笑,把绣绷往她面前推了推。

布面上的荷花刚绣了半朵,花瓣用的还是之前的珍珠绣,但花瓣边缘却多了圈极细的银线绕针——每一针都绕着布纹走,把花瓣的层次感衬得格外鲜活,像是风一吹就能颤起来。

“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姜芸的指尖轻轻碰了碰银线,触感细腻,针脚比老手还规整。

小满点点头,从兜里掏出张叠得整齐的草纸,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画着针法步骤——第一步绕线的圈数,第二步入针的角度,都标得清清楚楚。

显然是熬了半宿才琢磨透的。

姜芸心里一热,握着绣绷的手不自觉用了点力。

她想起苏婉清日记里“传承之念可养灵泉”

的话,下意识集中精神想着“这是新的手艺,是苏绣的根”

指尖刚碰到绣绷边缘,手腕上装灵泉水的旧瓷瓶就轻轻烫,像揣了颗温温的小石子——是空间要被触的信号。

“你们先忙着,我去办公室拿点线。”

她把绣绷还给小满,脚步轻快地往办公室走。

锁上门,她闭着眼沉下心,再睁开时,已经站在了空间里。

灵泉还是那汪浅浅的水,但比昨天亮了些——水面不再是蒙尘的样子,倒像撒了把碎米粒,泛着细碎的光。

她把小满的荷花绣绷放在灵泉边的石台上,刚放稳,绣绷上的银线就闪了闪,灵泉的水面也跟着泛起一圈涟漪,连周围的空气都暖了些。

姜芸蹲下去,指尖沾了点灵泉水,比之前更温润,连带着鬓角的白都好像没那么扎眼了。

她忍不住笑了——原来“新的传承”

真的能滋养灵泉!

之前还担心灵泉见底,现在看来,只要学员们能不断琢磨新手艺,灵泉就有救,苏绣的传承也能走得更远。

可没等她多待一会儿,口袋里的苏婉清日记突然滑了出来,“啪”

地落在石台上。

她捡起来时,日记的纸页被风吹得翻开,夹在里面的一张旧绣稿掉了出来——那是张泛黄的宣纸,边缘都脆了,上面用墨线画着半幅“凤穿牡丹”

的绣样,牡丹花瓣的纹路里,竟藏着个小小的绣针图案,针尾分三缕线,和陈嘉豪袖口“东洋丝绸株式会社”

的商标、还有纸条上的图案,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姜芸的指尖捏着绣稿,指节都泛了白。

苏婉清是民国的绣娘,怎么会在绣稿里画东洋公司的图案?难道民国时,东洋商人就打过苏绣的主意?她想起日记里那句“今见东洋商欲购古绣稿,谎称‘研究东方美学’,实乃盗艺也”

,后背瞬间冒了层冷汗——原来东洋盗苏绣的心思,几十年前就有了,现在陈嘉豪跟他们勾连,怕不是想把当年没成的事再办一次?

她把绣稿小心叠好,夹回日记里,退出空间时,额头上已经蒙了层汗。

窗外的雾散了些,能看见公社的方向走来个熟悉的身影——是供销社的王主任,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