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县令巡田(2 / 2)
,早播的、晚种的、深锄的、浅耕的……李娘子都让人立了牌子,一样样试给俺们看!
啥法子好,啥法子孬,清清楚楚,做不得假!”
县令顺着老农所指,放眼望去,但见那八块标识分明的试验田,如同八篇无声的奏章,将作物生长的奥秘、农事管理的精要,阐述得淋漓尽致。
他心中震撼无以复加。
这已非简单的小窍门、小改良,这是一种近乎“格物致知”
的实证精神,一种将农事从纯粹依赖经验、上升到观察、比较、归纳的尝试!
他想起李青禾过往种种:御匾让公、辞官聘、修桥、赈灾、乃至如今的试验田与这《三宜诀》……此妇人所行之事,看似桩桩件件皆为实利,然其背后蕴含的智慧、胸怀与方法,岂是寻常“村妇”
所能及?
县令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涌的感慨,转身对随行的县丞及书办慨然道:“往日只道圣贤书中有治国安邦之道,有教化万民之理。
然今日见这田间地头,一老农能诵因地制宜之诀,能明过犹不及之理,其所学所行,直接关乎社稷根基、百姓温饱!”
他目光再次投向那片沉静的金黄,语气中充满了由衷的敬佩,声音不由得提高了几分,仿佛要让这田野秋风都听见:
“此妇教稼穑,明事理,润物无声,功效实在——胜读十年圣贤书也!”
此妇教稼穑,胜读圣贤书!
县丞与书办闻言,皆是凛然,深知县令此言绝非一时兴起的夸张,而是自肺腑的极高评价。
那老农在一旁听得似懂非懂,但“胜读圣贤书”
几个字却是明白的,咧开嘴憨厚地笑了,与有荣焉。
县令未再停留,登车离去。
舆车摇摇晃晃,他的心思却久久沉浸在方才的见闻之中。
李青禾其名,在其心中,已从一个能干的民间奇人,上升到了一个足以引人深思、甚至影响一方风气的特殊存在。
塘埂方向。
秋风卷起几片落叶,打着旋儿落入已收割的田畦。
那个沉默如礁石的身影……不知何时已立于远处的渠畔。
浑浊的目光……追随着远去的官家车马,又落回那空寂的试验田,以及那个仍在田埂上摩挲着《三宜诀》册子、喃喃自语的老农身上。
枯槁的嘴唇……极其艰难地……翕动了一下。
一个低哑的、仿佛也凝结了泥土智慧与官家赞誉的声响,缓缓地吐出:
“……稼——……”
声音顿了顿,似在称量这田间学问的分量。
“…——穑——…”
“…——胜——…”
下颌极其缓慢地、带着一种对实践真知越殿堂空谈的深沉认知,向下一点。
“…——书——…”
“稼穑胜书——!
!
!”
声音落下。
他身影融入秋日高远的天际与苍茫的田野。
县令的感慨随风飘散,而田埂上的老农,依旧在反复咀嚼着那薄册上的字句。
一场来自田间的启蒙,正以其独有的方式,悄然撼动着某些固有的认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