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修桥民变(1 / 3)

加入书签

秋收的喜悦尚未在田间完全散去,一纸由县衙签的征役文书,便如同乌云般笼罩了东塘及邻近几个村落。

文书言明,为畅通官道,便利商旅,需在县城外三十里的落霞河上修建一座大型石桥,工期紧迫,特征调沿线各村青壮男丁五百名,服役两月,自带口粮工具,即刻赴工。

消息传来,各村顿时一片愁云惨雾。

眼下虽已秋收,但冬藏、缴税、乃至为来年春耕做准备,哪一样不需壮劳力?服役两月,且不说耽误多少家中活计,那工地上辛苦非常,口粮若是不继,生死难料。

以往征役,冻饿病累而死之事,并非没有先例。

东塘工坊内,众人亦是忧心忡忡。

工坊虽有些进项,但壮丁若被征走,无论是田里还是坊内,都将受到巨大影响。

周娘子、张寡妇等人聚在一起,唉声叹气,却也无计可施。

然而,真正的风暴,却在征役开始后的第十日骤然爆。

这一日,天色阴沉,寒风萧瑟。

几个邻近村落的妇孺老弱,约数十人,竟相互搀扶着,一路哭嚎着来到了东塘村,直奔工坊而来。

为一位头花白、形销骨立的寡妇,怀里紧紧抱着一件小小的、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裳,一到工坊院外,便“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出撕心裂肺的哀嚎:

“李娘子!

青天娘子!

您给评评理,给俺们做主啊!”

哭声凄厉,引得工坊内外众人纷纷围拢过来。

那寡妇抬起泪痕斑驳、绝望扭曲的脸,举起怀中那件小衣裳,声音破碎不堪:

“俺家男人……前年修水渠就没了……留下俺和六岁的娃儿……孤儿寡母,就指望着娃儿他舅,俺那兄弟,是个壮实后生,帮着种那两亩薄田过活……这次征役,把他征了去……才十天啊!

才十天!”

她猛地捶打着地面,指甲陷入泥土:“工地上不管饱饭,让自带口粮……俺家哪有余粮?娃儿他舅舍不得吃,省下那点糠饼子,托人捎回来给娃……他自己……他自己活活饿死在工地上了啊!

尸都还没运回来!”

她将那小衣裳死死搂在怀里,仿佛还能感受到孩子的体温,哭声变成了绝望的呜咽:“娃儿……俺的娃儿……听说他舅没了,哭了两天……昨个夜里……也……也没了啊!

一件衣裳……母子俩……都没了啊!”

“服役孩饿死!”

这血淋淋的惨剧,如同一点火星溅入了油锅,瞬间点燃了所有前来哭诉者压抑的悲愤!

“俺家男人也病倒了,没药治,眼看就不行了!”

“官家修桥是功德,可也不能让俺们拿命去填啊!”

“这徭役……是要逼死俺们全家啊!”

哭声、骂声、控诉声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股悲怆而愤怒的洪流,冲击着工坊的院墙,也冲击着每一个听闻者的心。

场面几近失控,绝望的民众眼看就要酿成民变。

李青禾站在院中,听着那字字泣血的哭诉,看着那一张张被苦难刻满的面容,深陷的眼窝里仿佛有寒冰在凝结。

她枯槁的双手紧握成拳,指节因用力而白。

她拨开人群,走到那跪地痛哭的寡妇面前,缓缓蹲下身,没有立刻去扶,只是用那双看惯了风雨世情的眼睛,静静地注视着对方绝望的瞳孔。

然后,她伸出手,并非去碰那件小衣裳,而是稳稳地扶住了寡妇颤抖不止的肩膀。

“起来。”

她嘶哑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令人信服的镇定力量,“跪,解决不了问题。”

她扶着那几乎虚脱的寡妇站起身,目光扫过所有悲愤的乡民,嘶哑而清晰地开口,每一个字都像沉重的石子投入汹涌的情绪之河:

“诸位乡亲的苦楚,我听到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