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夜校烛泪(1 / 2)

加入书签

石灰陶缸防霉法的推行,如同在李青禾心中投下了一颗种子,让她愈清晰地认识到,光有好的技术和方法还不够,若执行之人不明其理、不辨其字,终究事倍功半,甚至可能因误解而坏事。

尤其当那本《织造秘要》被她夜夜于油灯下艰难翻阅时,其中那些关于织物密度、染料配比、甚至简单图样的记载,更让她深感文字与计算的重要。

工坊要展,村人要进步,不能只停留在口耳相传、凭经验摸索的旧路上。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酝酿成熟。

她要开设识字班,不教那些遥不可及的圣贤文章,只教与眼前生计息息相关的字眼与算法。

地点就选在了那座闲置的旧土窑里。

此处宽敞,略加清扫,避风遮雨,且位于村中,往来便宜。

她让周娘子、张寡妇等人搬来些废弃的条石、木板,充作桌凳,又寻来几块表面相对平整的深色石板,挂在土窑壁上,权当黑板。

消息传出,村人反应各异。

有年轻后生、小媳妇觉得新奇,跃跃欲试;也有不少像张寡妇这般年纪、劳作了半辈子的妇人,觉得是瞎折腾。

“娘子,咱们这粗手笨脚的,捏惯了锄头纺锤,哪是拿笔的料?学了有啥用?还能考状元不成?”

张寡妇一边帮着清扫土窑,一边嘟囔着。

李青禾正将一小筐收集来的木炭条分给几个好奇围过来的半大孩子,闻言头也不抬,嘶哑道:“不考状元,只为卖棉时,不被奸商在秤杆和账本上糊弄;只为看懂契约,不吃暗亏;只为工坊出新花样时,能看明白尺寸要求。”

她拿起一根炭条,走到石板前,踮起脚,极其认真地,一笔一划,写下了三个硕大的字:

炭笔划过粗糙的石板,出沙沙的声响,留下粗犷而清晰的痕迹。

“今晚,就先学这三个字。”

李青禾转过身,深陷的眼窝在昏暗的窑洞里显得格外幽深,“认得,会写。

尤其是‘棉’字,咱们工坊、咱们村,立身的根本。”

第一夜,土窑里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油灯和蜡烛的光晕摇曳,将人影拉得长长,投在凹凸不平的窑壁上。

李青禾就着那三个字,反复讲解,带着大家认读。

她声音嘶哑,耐心却极好。

孩子们学得快,叽叽喳喳地跟着念,用手指在石板上比划。

大人们则显得笨拙许多,尤其是那些常年劳作的妇人,手指僵硬,握住炭条如同握着烧火棍,写出的字歪歪扭扭,不成形状。

张寡妇也混在人群中,她本是来看热闹,顺便帮维持秩序。

可见李青禾教得认真,见周娘子等人也笨拙却努力地跟着写,她心里那点不服输的劲头被勾了起来。

她偷偷捡了根小炭条,背过身,在自己带来的、准备垫坐的旧木板上,学着李青禾的样子,想写那个“棉”

字。

可手却不听使唤,左边那个“木”

字旁写得太大,右边那个“帛”

又挤成了一团,怎么看怎么别扭。

她有些气馁,正想扔掉炭条,却听见旁边两个年轻媳妇在小声嘀咕明日要去镇上卖棉的事。

张寡妇心里猛地一动,想起李青禾的话,想起自己以前卖东西,只会看秤星,若对方在账本上记个数,自己只能干瞪眼,全凭对方良心。

一股狠劲涌上心头。

她舀了半碗清水,用手指蘸着,就在那粗糙的木板上,一遍又一遍地练习那个“棉”

字。

水迹很快干涸,留下淡淡的印子,她又重新蘸水再写。

窑洞里光线昏暗,她凑得很近,眉头紧紧锁着,嘴唇抿成一条线,粗糙的手指因用力而微微颤抖,口中还无意识地念念有词:

“卖三十斤‘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