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官械民护(1 / 2)

加入书签

陈大柱枷号示众,水车修复如初。

此事虽了,却在李青禾心中留下了更深的烙印。

沈明远心血所铸、惠及众生的灌溉利器,竟险些毁于一个无赖的醉后恶念。

此次侥幸及时现,下次若再有类似之事,又当如何?工坊日益扩大,拥有的织机、水车、乃至日后可能添置的其他器械,皆非一家一户之物,实乃维系众人生计之公器,岂能毫无保障?

她思虑再三,觉得不能仅靠事后的愤怒与惩戒,更需有明确的章法在前,以儆效尤。

这一日,她备了一份薄礼——几匹工坊出的细软棉布,亲往县衙求见县令。

县令如今对这位屡有奇策、又解决了军需难题的“痘医”

李娘子颇为看重,听闻她来,便在二堂花厅相见。

李青禾并未多言水车被毁的委屈,而是从工坊雇佣众多妇人、产出军布民需、试验农法惠及乡里说起,娓娓道来工坊器物对于维持这许多人生计的重要性。

最后才提及水车被毁一事,语气沉痛:

“大人明鉴,民妇非为诉一己之冤。

然则,如水车、织机此类农工之械,乃众人衣食所系,心血所凝。

若人人皆可因私愤而随意毁损,恐寒了匠作之心,阻了兴利之途,最终受损的,还是倚仗这些器械谋生的寻常百姓。

民妇恳请大人,能否颁下一道明令,晓谕乡里,凡有故意毁坏农工器械、断人生计者,皆需严惩不贷,并加倍赔偿损失?如此,方可护佑民生,鼓励百工。”

县令捻须沉吟。

他深知境内安定、民生兴旺于政绩大有裨益。

李青禾所言在理,且她如今名声颇佳,又与军需有关,这点顺水人情自然做得。

更何况,维护农工本也是地方官职责所在。

“李娘子所言极是。”

县令颔,“兴利之器,自当维护。

毁械如断人生路,岂能轻纵?本官便依你所请。”

不过两日,县衙门前便贴出了盖着朱红大印的新告示。

衙役敲锣宣讲,声音传遍大街小巷:

“县尊大人谕令:自即日起,凡有故意毁坏耕牛、农具、水车、织机等一应农工之械者,一经查实,除照价赔偿损失外,视情节轻重,枷号示众五至十日!

屡犯或造成重大损失者,加重惩处!

望尔等百姓,共护生产之器,勿谓言之不预也!”

告示一出,四乡震动。

“太好了!

早该如此!”

“看谁还敢手贱毁东西!”

“这下放心了,咱那新打的犁铧不怕人惦记了!”

百姓们拍手称快,尤其是那些家有贵重农具或仰仗手艺吃饭的匠户,更是觉得有了保障。

陈大柱之事,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再加上这明文法令,形成了双重震慑。

而根据这道新令,陈大柱毁坏水车,除已受枷号外,还需照价赔偿工料损失。

虽知他家徒四壁,县令仍判其变卖家中仅有的薄田三分,得银五两,赔偿予李青禾工坊。

这五两赔银送到工坊时,张寡妇等人还觉不解气,嘟囔着那水车岂止值五两。

李青禾拿着那五两银子,却另有一番计较。

水车已由沈明远修复,并未花费多少银钱。

这赔款,与其入库,不如用之於众,使其效用最大化,也让这“官械民护”

的法令,更具象地惠及众人。

她想起工坊和棉田所用铁锹、锄头等物,因使用频繁,常有损坏,尤其是木柄与铁刃连接处易松动,铁刃也易磨钝崩口。

“用这五两赔银,”

李青禾吩咐道,“去铁匠铺,定制十把加厚加重的精铁锹头,再打制二十副上好的锄刃。

要求刃口加钢,务必坚韧耐用。

另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