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成都华西医学中心基础医学楼1(1 / 2)
无论中外、不管大小,几乎每个医学院都藏着几本没写在教材里的“故事集”
。
这些传说不像鬼故事那样天马行空,听着总是那么的真实。
某个深夜独自留在实验室的学姐,听到走廊里有拖着脚的脚步声。
上届学长做解剖实验时,现昨天还仰躺着的骷髅,今天侧脸对着他的解剖台。
甚至有老师说,凌晨三点去器材室拿东西,撞见水龙头自己开了,流出的水带着点淡红色。
在我们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这种历史悠久的医学院校,几乎每一栋老建筑都流传着各式各样、版本不一的灵异传说。
这几乎成了新生入学后的“必修课”
,学长学姐们总会带着神秘、恐吓,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向新生们讲述这些口耳相传的故事。
而我们这些新入学的医学生,总爱围在一起聊这些我们想听又怕听的事。
有人说这些事是学生的心理作用,比如实验室的通风管道老化了,风一吹就响,学生们听着就想象成了脚步声。
也有人说,是“大体老师”
们没适应,毕竟谁也不想死后还被反复研究。
但不管怎么说,每个医学院的老楼,总有那么一两栋楼,是大家晚上能绕着走就绕着走,不想靠近的楼。
我们华西的基础医学楼,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解剖楼”
,就是这样一栋楼。
我叫林溪,是今年九月刚入学的新生,读的临床医学专业。
报到那天,就有迎新生的学姐指着人民南路三段17号里那栋灰扑扑的老楼热情的给我介绍,“那就是基础医学楼,你们以后上解剖课、做组胚实验都在那儿。”
我顺着她的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
这栋基础医学楼和旁边崭新的教学楼主楼比起来,显得格外的扎眼。
它并不高,只有六层,墙面是那种旧时代的米黄色,墙皮掉了几块,露出里面的红砖。
窗户是老式的木质框架嵌玻璃,玻璃上蒙着层灰,看着像雾蒙蒙的。
楼前有几棵树干很粗的老梧桐树,枝叶也长得特别密,层层叠叠的,把一楼的窗户遮了大半。
“学姐,这楼有点年头了吧?”
我问学姐。
“可不是嘛,民国时候就有了,算下来快一百年了后来翻修过几次,但主体结构没动。”
学姐脸上热情的笑容,淡了些。
她带着我顺着路往前走,离那栋楼远了些后,才压低声音说,“你知道吗?这楼以前是解剖楼,后来学校扩建,把一些实验室分到了别的楼,但地下一层的标本库和三楼的大解剖室,到现在还在用。”
我“哦”
了一声,心里没太当回事。
来华西报到之前,我就听高中同学说过。
医学院的老解剖楼少不了几桩传说,华西的这栋基础医学楼,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什么深夜的脚步声、自动开关的水龙头,还有会动的标本,说得有鼻子有眼。
那时候的我只觉得,这些都是学生们编出来吓唬新生的。
毕竟解剖楼这种地方,常年弥漫着福尔马林的味道,摆着各种人体标本,本身就自带恐怖滤镜,再加上老楼的阴森环境,很容易让人想入非非。
我甚至还跟同学开玩笑说,等我到了华西,一定要去那栋楼里去探探险,看看那些传说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现在真站在楼底下,除了觉得它旧了点、环境阴森了点,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觉得那些传说更像是学长们编出来的。
真正让我对这栋楼从“不以为意”
变成“心生敬畏”
的,是我第一次上解剖课那天。
在此之前,我对它的所有认知都停留在“一栋老旧的实验楼”
和“一堆吓唬人的传说”
上,可当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