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宋筑表海楼 宫束班趣闻与范文正公撰文记(3 / 3)

加入书签

治所,多在兹土。

夫泰州之境,东濒沧海,西接淮甸,南控江表,北距楚疆,诚江淮之要冲,齐鲁之门户也。

昔者,海陵多水患,海潮岁至,浸灌田畴,漂没庐舍,民不堪其苦。

汉有王尊,唐有李承,皆尝筑堤以御之,民赖其利。

然岁久堤坏,水患复作。

庆历中,某受命守此邦,下车伊始,访民疾苦,见海潮之害尤甚,乃叹曰:“民之不安,太守之过也。”

遂与通判李君谋,欲复筑堤,以绝水患。

又念及斯民虽免潮害,然无登高览胜之所,不足以观沧海之壮阔,察原野之丰饶,于是议建楼于子城西北高阜之上,名曰“表海”

,盖取“表东海之奇观,示斯民之安乐”

之意也。

命匠师门艺量材度地,鸠工庀材。

取材于山,取石于川,取木于林。

工匠们昼夜劳作,不敢有丝毫懈怠。

宫束班诸匠,虽偶有稚拙之举,然其心诚,其艺精,立柱如植天柱,架梁若横长虹,榫卯相扣,坚不可摧。

历时三月,楼始成焉。

楼凡三层,高逾十丈。

底层辟三门,可通四方;中层设回廊,可供游憩;顶层为楼阁,周以朱栏,凭栏而望,境界豁然。

东望则沧溟浩渺,波涛万顷,日出东方,金光满海,渔舟点点,若浮鸥鹭;西眺则平畴千里,禾稼丰茂,村落相望,炊烟袅袅,鸡犬之声相闻;南顾则大江如练,帆影往来,商船络绎,百货辐辏;北观则淮水汤汤,远山如黛,阡陌纵横,民舍俨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夫楼之成,非独为观游之乐也。

盖所以示邦人以安乐,告四方以太平。

登斯楼也,睹沧海之无垠,则知天地之广大;见原野之膏腴,则知民生之可赖;观商旅之云集,则知邦国之富庶;察民舍之安宁,则知吏治之清明。

故曰:“表海楼者,非徒楼也,乃邦之表,民之望也。”

某既建斯楼,又惧后世不知其始末,乃撰此文,刻于石碑,立于楼前,以告来者。

时庆历某年某月某日,范文正公记。

【范仲淹放下毛笔,将文稿轻轻提起,待墨迹稍干,递给身旁的文书。

老木、小石头等人虽不能尽解文中之意,但听着那恢弘的语句,看着范仲淹庄重的神情,皆屏息凝神,心中满是崇敬】

瘦猴:(凑在旁边,虽大多字不认识,但听范仲淹念出的句子,也觉得气势磅礴,忍不住说道)范知州,您写的文章真好,跟咱们楼顶上的梁一样,能撑起大场面!

范仲淹:(笑着拿起文稿,走到众人面前)这文章不仅写楼的雄姿、海的壮阔,更写你们这些建楼的工匠——你们的汗水,你们的匠心,才是这表海楼真正的根基。

待日后,百姓登楼观海,读到这篇文章,便会想起今日建楼的点点滴滴,想起你们这群可爱的“憨憨”

工匠,想起咱们共同为泰州百姓做的这桩实事。

老木:(激动得眼眶红,双手抱拳深深一揖)多谢范知州!

我们宫束班都是粗人,只会舞刀弄斧建房子,竟能被您写进这么好的文章里,这辈子值了!

日后定让子孙后代都来读这文章,知道咱们曾为表海楼出过力!

【此时,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表海楼的木构架上,也洒在范仲淹手中的《表海楼记》文稿上,墨迹在余晖中泛着温润的光。

众人望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之前建楼时的那些“笑翻天”

瞬间,此刻都成了文稿中“稚拙之举”

的生动注脚,珍贵而温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