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宋名人4(2 / 3)
分法。
王将军:(挑眉)大衍求一术?那是什么?能比军需官算得准?
苏娘:将军,上月修河坝,秦掌事用这法子算过木料分配,分毫不差。
(秦九韶让陈默取来算筹,在帐前的石桌上铺开。
他先将各营人数、粮草种类一一列出,标注为“问数”
,再依次计算“定数”
“衍母”
,指尖翻飞间,算筹排列成整齐的阵列。
陈默在一旁记录,苏娘则帮着核对数字)
秦九韶:你看,这第一营三百人,每日需粮六石,第二营二百五十人,每日需粮五石……先求各问数的最大公约数,消去重复,再算衍母为一万五千,接着求乘率。
(他停顿片刻,捏起一根算筹调整位置)乘率得三,如此一来,每营的粮草数便清晰了。
(半个时辰后,秦九韶将算好的结果递给军需官。
军需官拿着账簿核对,眼睛越睁越大,最后激动地跪倒在地)
军需官:对!
全对!
秦掌事,您算的数,连零头都分毫不差!
这下各营都能按时领粮了!
王将军:(走上前,拍了拍秦九韶的肩)好一个秦掌事!
没想到宫束班不仅手艺好,还藏着这般算学奇才!
这大衍求一术,可比蛮力算账强百倍!
(秦九韶拱手笑道:“将军过誉。
算学本就是为实务所用,咱们匠人懂算学,才能帮朝廷解困。”
夕阳下,军营的旗帜猎猎作响,陈默和苏娘看着秦九韶,眼中满是敬佩)
第三幕:着书立说
时间:淳佑七年,春
地点:宫束班工坊内室
人物:
-秦九韶
-苏娘
-陈默
-老周
-小徒弟:十二岁,宫束班新学徒,捧着竹简
(内室书架上摆满了算书与图样,案上堆着厚厚的稿纸,秦九韶鬓角已添了几缕白,正伏案疾书,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工整的字迹。
苏娘在一旁磨墨,陈默整理着散落的算筹,老周则在角落教小徒弟辨认算符)
陈默:(拿起一张稿纸,轻声念道)“数与道非二本也……今数术之书,尚三十余家。
天象历度,谓之缀术;太乙壬甲,谓之三式,皆曰内算,言其秘也。”
秦掌事,您这开篇,把算学的道理说透了。
秦九韶:(放下笔,揉了揉眉心)这几年咱们用算学解了不少难题,军营分粮、堤坝计算、城池丈量,可这些法子若只藏在宫束班,日后便会失传。
我要把“大衍求一术”
“增乘开方法”
,还有各类实务算题,都写进书里,取名《数书九章》,让后世匠人、学者都能用上。
苏娘:(递过一杯热茶)您这三年来,白天处理宫束班事务,晚上就写书,身子都熬瘦了。
前几日您算“推计互易”
的题目,竟在案前睡着了。
老周:(走过来,看着稿纸上的算题,语气缓和)秦掌事,以前我总觉得算学没用,可这几年看着咱们用您的法子,造的桥更稳,修的城更牢,才知道您是对的。
这书若是写成了,咱们宫束班也算为后世做了件大事。
(小徒弟捧着竹简跑过来,仰着小脸问:“秦掌事,您书里的算符,我什么时候能学会呀?我也想帮着算粮草、修房子。”
)
秦九韶:(摸了摸小徒弟的头,眼中满是笑意)等书成了,我就教你。
算学不是少数人的学问,只要肯学,人人都能学会。
你看这“增乘开方法”
,就像搭积木,一步一步来,再难的题也能解开。
(他重新拿起笔,目光落在稿纸上,笔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