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隋朝26(2 / 4)
举着旌旗的,旗子上绣着龙纹,还有敲编钟的,那声音,能传好几条街。
张五郎(拿起炭条,在宣纸上轻轻画了一道横线,又在旁边画了几个小小的人影):若是画正会,得先定构图。
大兴殿要画在中间,殿门敞开,能看见殿内的龙椅和陛下的身影。
殿外的台阶上,站着文武百官,左右分开,使臣们站在台阶下,仪仗队在最外侧。
杨契丹(凑到宣纸旁,看着张五郎画的小人影,忍不住笑了):你这小人画得跟芝麻似的,得再画大些,细节才能显出来。
比如文官的朝服,领口要画成圆领,袖口要宽,武官的铠甲,要画出甲片的纹路,一片一片叠着,看着才有质感。
李三郎(蹦蹦跳跳地去里间抱出一摞画纸和几盒颜料,放在桌上):杨大哥,张五郎,咱们这就开始画吧!
我给你们递纸,磨墨,保证不耽误事!
赵小娘子(提着一个绣篮,从院门外走进来,篮子里放着几匹彩色的丝线):你们这是要画什么?这么热闹,我在隔壁都听见你们说话了。
杨契丹(回头看见赵小娘子,笑着招手):小娘子来得正好!
我们想画《隋朝正会图》,把上个月陛下办正会的场面画下来。
你是绣娘,对颜色和纹路敏感,给我们提提建议。
赵小娘子(走到桌旁,拿起一张画纸看了看):画正会啊,颜色得鲜亮些。
大兴殿的柱子,要用朱红色,殿顶的瓦片,用黄色,这样才显得气派。
使臣们的衣服,颜色要多样,突厥的皮袍用黑色,西域的长袍用蓝色或绿色,这样能和百官的绯色、紫色朝服区分开。
王阿婆(点点头,补充道):还有殿外的宫灯,灯罩是红色的,灯杆是金色的,晚上亮起来的时候,红色的光透过灯罩,可好看了。
不过你们画的是白天的场面,宫灯不用画亮着的样子,但颜色得画对。
杨契丹(拿起炭条,在宣纸上轻轻勾勒出大兴殿的轮廓,笔尖一顿一顿的,生怕画错):行,咱们就按大家伙说的来。
张五郎,你负责画人物的细节,尤其是百官的朝服和使臣的打扮,别画错了品级。
三郎,你磨墨,墨要磨得细些,别有颗粒。
小娘子,你要是有空,就帮我们看看颜色的搭配,要是不对,你及时说。
李三郎(拿起墨锭,在砚台里顺时针磨着,墨汁渐渐变得浓稠):放心吧杨大哥!
我磨的墨,保证比蜂蜜还细!
张五郎(拿起另一支炭条,在宣纸上画了一个文官的轮廓,然后开始细致地画朝服的纹路):我会注意品级,一品文官的玉带上有九块玉,二品八块,不会画错。
赵小娘子(坐在一旁,拿起一盒黄色的颜料,用手指蘸了一点,在纸上抹了抹):黄色的颜料,要加一点白色,这样才显得透亮,像殿顶的瓦片那样,不会太暗沉。
王阿婆(站起身,收拾起桌上的空碗):你们先画着,我去厨房看看,中午给你们做些好吃的,补补身子。
画画费神,可得多吃点。
第二幕:画中细节
场景二:宫束班画师院-午-内
【中午的阳光更烈了,院角的老槐树投下一片树荫,蝉鸣声此起彼伏。
桌上的宣纸上,大兴殿的轮廓已经清晰,殿顶的黄色瓦片用颜料涂了一半,朱红色的柱子鲜艳夺目。
杨契丹额头上渗着汗珠,手里拿着一支大号的狼毫笔,正在画殿外的旌旗】
杨契丹(放下笔,用手背擦了擦汗,看着宣纸上的旌旗,皱了皱眉):不对,这旌旗的纹路太乱了,看着不像龙纹,倒像一团乱麻。
张五郎(放下手里的笔,走到杨契丹身边,仔细看了看旌旗):是龙纹的角度不对。
龙纹要画得舒展,龙的爪子要张开,鳞片要一片一片顺着龙的身体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