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东汉18(2 / 5)

加入书签

不能把老祖宗的手艺给绣“糙”

了。

秀莲:(端起绿豆汤,给每人倒了一碗,递到林阿婆面前)林阿婆说得对!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这宫束班,也算是镇上独一份的“憨货窝”

了——每天嘻嘻哈哈的,绣累了就扯家常,饿了就分点心,倒比在家里还热闹。

桂婶:(接过绿豆汤,吹了吹热气)可不是嘛!

我家那口子总说,你天天跟一群“绣疯子”

待在一块儿,比跟我说话还多。

我跟他说,这群“疯子”

绣出来的东西,能让镇上的姑娘出嫁时,都揣着咱们的绣品,这是多大的体面。

【春桃喝了口绿豆汤,眼睛亮了起来,凑到林阿婆的绣绷前,盯着那只快绣好的蝴蝶。

春桃:林阿婆,你这蝴蝶绣得真好看!

金线亮闪闪的,跟真的要飞起来似的。

东汉那会儿的绣品,是不是也这么好看啊?

林阿婆:(嘴角弯了弯,眼里露出怀念的神色)比这还好看呢!

我小时候,我奶奶给我看过一块祖传的麻柳绣片,是东汉的,绣的是“耕织图”

,有农人在田里插秧,有姑娘在屋里织布,连田埂上的草、织布机上的线都绣得清清楚楚。

可惜后来兵荒马乱的,那块绣片丢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秀莲放下碗,走到春桃身边,也盯着绣绷看,手不自觉地摸了摸自己袖口上沾的线头。

秀莲:要是能再看见那样的绣片就好了,也学学老祖宗的手艺。

不过现在咱们能把这手艺传下去,让镇上的人都知道麻柳刺绣,也不算辜负老祖宗了。

林阿婆:(点点头,手里的针没停)对,传下去才是要紧的。

你们年轻人记性好,学得快,春桃你对色彩敏感,秀莲你手快,桂婶心细,咱们几个凑在一起,把针脚练熟了,把图样绣活了,往后啊,咱们宫束班的绣品,不光要卖给镇上的人,还要卖到城里去,让更多人知道,东汉传下来的麻柳刺绣,在咱们这儿还活着呢!

【春桃用力点头,把手里的线轴摆得整整齐齐,拿起自己的绣绷,穿好线,对着图样仔细比划起来。

秀莲也回到自己的位置,拿起绣针,不再像之前那样毛躁,而是慢慢理了理线。

桂婶把竹盒里的绣针又擦了一遍,码得整整齐齐。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四个人的身上,针声“沙沙”

,偶尔夹杂着几句说笑,班房里的“乱”

渐渐变成了暖,像绣绷上慢慢成形的图案,越来越清晰。

第二幕:难题与巧思

场景二:宫束班班房-晚-内

【天黑了,班房里点了两盏煤油灯,灯光昏黄,却把桌上的绣品照得格外清楚。

八仙桌上摆着五六个绣绷,大多是“喜上眉梢”

的绣帕,只有林阿婆的绣绷上,还是那幅“双蝶戏花”

春桃皱着眉,手里的针停在半空,绣帕上的喜鹊翅膀歪歪扭扭。

春桃:(放下针,揉了揉眼睛)怎么回事啊……这喜鹊的翅膀,我绣了三遍了,还是歪的,要么就是针脚太粗,要么就是金线没盘匀,跟林阿婆绣的差远了。

【秀莲也放下了针,伸了个懒腰,她的绣帕上,梅花的花瓣绣得有些大小不一。

秀莲:我这梅花也不行,你看这瓣儿,有的大有的小,跟被虫子咬过似的。

桂婶,你帮我看看,是不是我起针的地方错了?

桂婶:(走过去,拿起秀莲的绣帕,凑近灯光看了看)起针没错,是你绣的时候太急了,每瓣花的针数没数匀。

你看这瓣大的,用了二十针,这瓣小的,才用了十五针,能一样大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