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西汉茱萸纹绣(3 / 4)

加入书签

针脚比刚开始时稳了太多,绢布上的茱萸叶一片挨着一片,整整齐齐)

老班主:(把一件厚衣裳披在小荷肩上)小荷,你年纪最小,别熬太晚,明天再绣也一样。

小荷:(摇摇头,眼睛盯着绢布)班主,我想把这株绣完再睡。

上次我绣错了,这次我要绣得最好,不让您和大家失望。

(老班主没再说话,只是坐在旁边,帮她们理着线轴。

油灯的光映在每个人的脸上,阿桃的额头还沾着碎,石头的手指上多了几个针眼,春姐的眼角有了淡淡的倦意,可没人停下手里的针)

(突然,外面传来一阵狗叫,阿桃吓了一跳,针掉在了地上。

石头赶紧帮她捡起来,现针尖没断,才松了口气)

阿桃:(拍着胸口)吓死我了,还以为针断了呢。

这针要是断了,我今晚的活就白干了。

春姐:(笑了笑)哪有那么容易断?咱们用的针都是最好的铁针,你就是再绣半个时辰,它也断不了。

(老班主看着绢布上快要成型的茱萸图,忽然说:“你们知道吗?我年轻时跟我师父学绣,师父说,绣活不仅要绣得像,还要绣进心思。

你把盼着好的心思绣进去,看的人就能感受到。

咱们绣这茱萸图,是为了衬九鼎,更是为了让老百姓看见,这九鼎是咱大汉的根,这茱萸是咱百姓的福,根在,福就不会走。”

(众人都静下来,阿桃手里的针慢慢动起来,这次更稳了;石头绣的枝干,多了几分劲;春姐绣的果实,更饱满了;小荷绣的叶子,像是真的沾了露水。

油灯的光晃啊晃,把绣架旁的影子拉得很长,也把这群憨货的心思,一针一线绣进了绢布里)

第四幕:鼎前绣色凝气运

时间:三日后,清晨(皇家祭典前)

地点:京兆尹府祭堂(正中央摆着一尊青铜鼎残器,鼎身刻着水纹,旁边搭着架子,等着挂茱萸图)

人物:老班主、阿桃、石头、春姐、小荷、京兆尹(身穿朝服)、几个百姓代表

(老班主带着四个孩子,捧着茱萸图走进祭堂。

阳光从祭堂的高窗照进来,落在绢布上,一百株茱萸像是活了过来——有的开花,粉白的花瓣透着嫩;有的结果,暗红的果子坠着劲;有的带露,银线的光闪着亮。

阿桃忍不住拉了拉石头的袖子,小声说“你看,咱们绣的真好”

京兆尹:(走过来,看着茱萸图,点点头)老班主,果然没让我失望。

这九鼎是前几日从渭水边的一个老祠堂里找回来的,那祠堂里的百姓守了它几十年,说这鼎能聚民间的气运,保一方平安。

今日把你们的茱萸图挂在鼎旁,就是要让这“百姓福”

衬着“天下根”

,也让大伙看看,咱大汉的手艺,咱大汉的民心。

(两个差役过来,小心地把茱萸图挂在鼎旁的架子上。

瞬间,青铜鼎的冷硬,被绢布上的茱萸衬得暖了——鼎身的水纹像是流到了绢布上,滋养着那一百株茱萸;茱萸的鲜活,又像是裹住了青铜鼎,给这千年的古器添了几分人气)

一个百姓代表:(走过来,指着茱萸图,激动地说)这、这茱萸跟俺家枕巾上绣的一模一样!

俺娘说,绣茱萸能驱邪,俺家孩子枕着它睡觉,从来不得病!

另一个百姓代表:(也凑过来)俺们村头的老槐树上,也挂着绣了茱萸的红布,每年开春都换一块,说能保村子风调雨顺。

没想到今天能在鼎旁看见这么大的茱萸图,真好!

(阿桃听见百姓的话,眼睛亮了;石头挺了挺胸,像是在说“这是我绣的”

;小荷拉着春姐的手,笑得一脸骄傲;老班主看着鼎和图,又看着身边的孩子,看着那些百姓,忽然觉得眼眶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