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西汉茱萸纹绣(2 / 4)

加入书签

凑过去,认真看了看,点头说“比上次齐多了,就是这片叶子的针脚还能再密点”

春姐正在给绢布上的茱萸绣“露珠”

,用的是极细的银线,阳光一照,真像沾了光)

小荷:(手里拿着线轴,纠结地看着绢布)春姐,你说这茱萸的枝干用深褐色还是赭石色啊?我怕深了显闷,浅了又不显眼。

春姐:(放下针,拿过两个线轴在绢布旁比了比)你看,咱们这绢是米白色的,用赭石色打底,再在枝干顶端加几缕深褐色的细线,就像树皮的纹理,这样既不闷,又能显出枝干的劲来。

(老班主从外面进来,手里提着一个布包,刚进门就被阿桃围住了)

阿桃:班主,您去京兆尹府问了吗?那九鼎残器到底长啥样啊?是不是金闪闪的,上面还刻着龙?

老班主:(笑着把布包打开,里面是几个刚买的胡饼)别瞎猜,那残器是青铜的,上面刻着水纹,听说当年大禹铸九鼎,就是为了镇住天下的水患,后来战乱丢了,这几年才从民间的一个老祠堂里找回来。

咱们的茱萸图,就是要衬得它有“聚气”

的样子。

(王大娘端着一笼热馒头走进来,香味瞬间飘满绣坊。

她把蒸笼往桌上一放,笑着说“知道你们这群孩子绣活累,特意多蒸了两笼红糖馒头”

石头:(眼睛一亮,刚要伸手就被阿桃拍了回去)洗手!

老班主说过,绣活前要洗手,吃馒头前更要洗!

(众人都笑了,老班主也跟着乐,看着阿桃推着石头去洗手,小荷小心翼翼地拿了个馒头递给春姐,心里忽然软下来——这群孩子,以前有的是孤儿,有的是家里穷送过来的,刚来时连针都拿不稳,现在却能一起扛下这么大的活)

王大娘:(坐在旁边看着绢布上的茱萸)老姐姐,你这班徒真是好样的!

我昨天去东市买布,听见有人说“宫束班要绣九鼎的衬布”

,都夸你们有本事呢。

老班主:(叹了口气)还没绣好呢,不敢夸。

这茱萸图要绣一百株,每株的姿态都不能一样,有的要开花,有的要结果,还有的得带着露水,得让看的人觉得,这不是绣在布上的,是真长在那儿的,这样才能聚住民间的气运,衬得九鼎有灵气。

(阿桃洗完手回来,咬了一口红糖馒头,含糊地说“班主您放心,我肯定把每株茱萸都绣得活灵活现”

石头也跟着点头,嘴里的馒头渣都掉在了衣襟上,被小荷偷偷递了张帕子)

(午后的阳光慢慢移过绣桌,绢布上的茱萸一株株多了起来,有的枝干斜斜向上,有的弯腰似在迎风,银线绣的露珠沾在叶尖,像是下一秒就要滚下来。

老班主看着这一幕,悄悄把别在髻上的绣针又往紧了别了别——她左手那半截食指,就是年轻时绣皇家祭旗时,为了赶工期被针戳穿了,可现在看着这群孩子,倒觉得这点伤算不得什么)

第三幕:灯下的细活

时间:又过五日,深夜

地点:宫束班绣坊(桌上点着七八盏油灯,火光摇曳,大绣桌上的茱萸图已经绣完了八十多株)

人物:老班主、阿桃、石头、春姐、小荷

(阿桃打了个哈欠,揉了揉眼睛,手里的针差点戳到手指。

石头赶紧把自己的茶碗推过去,里面的热茶还冒着气)

石头:你慢点,别着急。

班主说了,今晚绣不完也没事,明天再绣,别伤了眼睛。

阿桃:(喝了口茶,精神了点)不行!

我想今晚把这几株绣完,你看春姐和小荷都还没停呢。

(春姐正在绣最后一株“结果的茱萸”

,暗红的果实要用三层线叠绣,才能显出饱满的样子。

小荷坐在她旁边,手里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